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不願只是這樣...

2007.10.9 真正上過「政府與企業」之後...
很快的大一過了,感覺學的東西很模糊,因為大部分都只是概論性的課程而已,在加上自己又懶惰,看的課外書太少了,暑假也沒讀多少書...。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一年級實在太混了,畢竟在社會學門裡,要讀的、要了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雖然說其實我也不是很確定自己的性向,但這應該也不是很好的理由吧,至少我覺得,正因為什麼都不懂所以要更勇敢的去碰觸未知的事情,我們要做的不是等待興趣的到來,而是積極的去尋照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像暑假我看了《別鬧了,費曼先生》、《愛因斯坦和他整死人的相對論》等一些科普的書,這些似乎都是平常很少接觸,甚至覺得遙不可及的,其實看過之後,讓我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哈),我覺得黃武雄教授在《學校在窗外》(哈,真謝謝白馬的推薦)中說︰「學習動機也是學習的一部分」,這段話我深感認同,所以其實老實說有時候我會有一點適應不良,因為我實在不想只讀一些死板的教科書、一些過於抽象的言論而已,我希望能獲得更多啟發性的問題和思考方向,然後從中靠己力去找資料來學習,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思考體系。我需要的不只是知識而已,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學問,如何將知識真正與生活結合...,其實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們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但,如果人不懂的思考,沒有活潑的心思,對生活沒有好奇,那即使有在多的學問也像一灘死水,久了也許就乾涸了,所以創意、創新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侏儒才可能看的更遠。

好吧,上一段除了抒發一年來的心得之外,其實還有檢討的意味,我真的很不希望白白過了大學四年,所以我一直很急,想要修很多的課,希望自己能夠瞭解許多的事情,但我發現我碰到問題了,其一,我不知道到底什麼叫"學習"?難道上課聽一聽就叫做學習?老師教的一切就是學習的全部?其實我一直很疑惑,但偏偏自己又懶惰(好吧,我承認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大一就這樣虛度了(嘆);其二,想修的課程實在太多了,但是時間有限,所以開始面臨了選擇,這時候,我想是應該要用經濟學分析的時候了(笑)。

如今大二了,我選了兩門課︰政治社會學、政府與企業,選課之前聽說這兩門課都不太好修,其原因不外乎︰報告很多(政治社會學,一章節讀一本書寫3000字心得,大概上學期3篇、下2篇)、份量很重(政府與企業,一週一本指定閱讀,老師上課會咄咄逼問)。但我就是想挑戰自己,因此就以初生之犢不為虎的心情選了課,而這兩門課據說也主要是以討論的型態教學,所以很吸引我,因為我想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同時他們也都訴求要讀課外書,因此我想藉此好好砥礪自己多讀一些書。另外我也在暑假思考讀書會的事情,我希望和同學建立一個可以討論的空間,當然我仍希望以相關課外書為主,不過經過我在MSN上和同學(其實只有一個)討論之後,發現其實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有些當幹部,有些人雙主修或輔修,有些人要打工,所以看來是難以達成...。幸好,開學不久就看到台大政大碩士班的學長姐準備辦個讀書會,當然讀書會的定位是以讀相關領域書籍為主,同時也以此分成四組,每組上限20人,一方面希望可以對課堂的知識有更深入的體認,一方面也希望對將來要考碩士或國考的人有幫助,我覺得算是蠻嚴謹的規劃──一週一本以上(各組不同)的指定讀物,同時討論的前一天要先發表心得或摘要,討論時不特定的找人作導讀...。嗯,考慮之後,我參加了,我想機會難得,雖然我書讀的還太少,而且修課也不輕,但我真的不想錯過難得的機會,所以只好硬著頭皮上囉。

幸好(我還真多好運呀~),政治社會學老師大概有鑒於學長姐的一些哀怨,所以這次就只要交一次期末報告就好了,讓人輕鬆不少,但若以實際情形而論,其實還是要多讀課外書才行,因為老師講課畢竟有限,透過課外書可以對知識的認知更寬廣、更具體。上了幾次課之後,發現自己相較於老師的淵博,造成了「代溝」的情形...(其實也還好啦),不過老師接近談話的講課方式,似乎讓一些同學無所適從,因為就有人跟我說他抓不太到老師的重點、不知道考試會怎麼考,其實,我也是有點疑惑他會怎麼考,但若以上課而言,其實老師就只是提出一個概念,然後用許多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概念罷了,所以其實只要抓到概念就行了,我想他會不清楚老師的重點應該是因為老師用了例子對我們比較陌生罷了,同時他也較於在意考試吧,所以迷惑了,對我來說就是抓住概念,然後要多讀書啦!!!(我想我也許應該跟他說︰enjoy在書海中吧~不要管考試啦)

另外政府與企業,老師很不一樣,他自己說他放棄蠻高的職位來教書,也因為這樣,所以他並不像一般的學者,他應該有不少的真實經驗可以講述,同時他也非常「現實」(或說"實際"?),有些人可能會沒辦法接受,像是有人就會說他有言語的暴力等等,其實我第一次上他的比較政府就覺得他很"奇怪"(或特別?),我想是因為他說出來的話真的很"不一樣"吧,例如︰他會說他喜歡跟聰明人在一起,不喜歡跟笨蛋在一起,因為跟聰明人在一起至少不會變笨,甚至還可以激盪出火花...(為避免斷章取義,我想這樣就好...)。其實,我想他出發點應該都是好的,只是他用他覺得好的方式表達...。今天上完這門課之後(其實這才是我最想說的一部分),我覺得有一點挫折,老師上課的方式是針對指定閱讀部分先提出一個核心問題,然後找一些人回答,同時在同學回答的過程中,老師會不斷針對回答的內容質疑提問,直到講不出來或講到關鍵為止,一個又一個,之後老師會請一些同學彙整重點...。主要的上課方式就是這樣,但是一問一答之間其實是很快的,不得不讓人神經繃緊,今天令人挫折的地方就在於回答的幾乎都是大三以上的,而我們大二的就像老師說的︰腦袋像一團醬糊。老師自己也說,他很希望丟出一顆球出去之後,能一直不要墜地,甚至還能引出許多的球...;他又說,他就是會不斷用問題來"榨乾"我們,希望能激出火花;同時也要我們不要人云亦云,儘量用自己的語言說,不要背標題;從生活中找例子來討論...等等。其實站在老師的角度,我很肯定老師的做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我也覺得是很重要的學習。今天的課真的讓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些問題,同時也沒什麼心情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了(因為老師在上一些比較基本的東西...),當然,我沒有翹課,我只是在想我的問題而已...(笑)。

其實我真的比較喜歡老師上課講生活化的東西,因為很多課其實只要重要的概念點一下,其他回家自己看就好了呀,我覺得老師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啟發上、知識經驗化上,當然,都是跟教授課程有關的內容,我覺得這樣會比較好理解在上什麼,但是這受限於教授的經驗,所以大多只能退而求其次啦,那就是靠自己吧,對現實生活中相關的事情多思考、多提問,我想大概也只能這樣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