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劉檸:正面解讀“激流中國”的現實探究

http://news.sina.com 2007年11月06日 18:10 鳳凰衛視

  《激流中國》所涉及的一些民生、環境問題在內,轉型期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多為日本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高增長期時遭遇並成功超越克服的課題。以日為師,不僅可節約問題解決的成本,有助於增進國民的福祉和社會和諧,更會加深兩國的相互理解。

  作者:劉檸 日本問題專家

  NHK(日本國家電視台)精心打造的系列電視紀錄片《激流中國》(DynamicChina)于今年4月在日本國內開播以來,熱評如潮,所引發的轟動效應可以用“地震”來形容。而且,其余震效應波及中國,使這個原本應該是“震源”,雖因種種原因震波被過濾,但卻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著巨大能量的強磁場,也產生了某種“共振”:幾乎與日本同步,網上很早便有人提供帶中文字幕的下載服務,乃至“激流中國”一時成為民間知識社會的流行語。

  但興許是共振過度,NHK也被批評其節目“不客觀、誤導觀眾、損害中國形象”。對此,為慎重起見,NHK方面在七八月間曾停播一集,並表示在後續的節目中,將更多地反映“中國政府的立場”,對今後的拍攝“施加積極的影響”。

  由於歷史文化原因和地緣戰略利益的深度交織,日本對中國的關注從來不是泛泛而談。遠的不說,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同樣是NHK,即推出過反映中國文化傳統和社會現狀的系列紀錄片《絲綢之路》、《大黃河》和《12億人的改革開放》等,無不以鴻篇巨制的篇幅,表達了對文明古國悠久文化傳統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宏大敘事般的關注與思考。此番播出的《激流中國》,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正如其廣告詞中所說的那樣,力求表現“從優先發展經濟,到邁向真正的大國的過程中,如激流般劇變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及與之相伴的陣痛、困境”。

  據NHK方面透露,系列紀錄片計劃每月播出一集,將持續到明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從已播出的6集來看,內容分別涉及貧富差距、言論自由、老齡社會、環境污染、公民維權、民族問題和地方黨政,正在拍攝、製作中的節目還包括中共十七大、教育問題及國企的海外滲透等問題,縱是“他山之石”,卻不無“旁觀者清”之效,且關注範圍之廣、對當下問題切入之深,“娛樂至死”的“國片”罕有出其右者,絕非隔靴搔癢或嘩眾取寵的等閒之作。

  日本作為中國的近鄰,其對轉型期中國的關注,自然不乏諸如戰略利益等功利因素。但在兩國交往頻仍、經貿已突破兩千億美元的今天,經濟的高度互補、環境的相互依存,已大大強化了雙方的連帶意識。儘管離東亞共同體的目標尚遠,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應足以維系兩國彼此注視時基本排除惡意、訕笑的視線。正如西北內陸的沙塵會越過日本海“下凡”扶桑一樣,日本的主流社會,已少有視中國事務為純粹他人瓦霜的短視者。

  近代以來,中國致力于現代化的訴求和努力屢為日本阻斷,後者曾是中國長久的夢魘和疼痛的根源。但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兩國關係第一次呈現出良性互動的吉兆,東亞政治版圖中兩強並存的構圖也已初步確立。應該說,胡錦濤主席所倡導的“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中日合作。沒有中日合作,便沒有東亞,乃至世界的和平。

  同時,包括《激流中國》所涉及的一些民生、環境問題在內,轉型期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多為日本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高增長期時遭遇並成功超越克服的課題。以日為師,不僅可節約問題解決的成本,有助於增進國民的福祉和社會和諧,更會加深兩國的相互理解。

  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的真正崛起,終究是以徹底融入國際社會為標誌,其中也包括對外部世界看待中國輿論的寬容、吸收與良性互動。你既然以《大國崛起》這樣的作品來檢討、闡釋西方列強崛起的秘密,便應當有允許人家關注、探究中國當下問題的雅量。因為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意味著要與世界發生深刻的關係,並不僅僅是當事國一個國家的問題。

  所以,從正面善意地解讀外部世界對中國現實的反應,謙遜地反省、應對來自海外的輿論“異地監督”,化外在壓力為內變的動力,而不是當成對自己的妖魔化而動輒加以輿論反制,將有助於化解崛起過程中與世界的矛盾、衝突,使崛起的向度更趨合理、和諧,客觀上加速整體崛起的進程。

  文本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劉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