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以web 2.0精神經營華語文市場

文/蔡義昌(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創意開發中心主任)
近年全球掀起一片「中文熱」,根據大陸方面估計目前全球有三千萬人學習華語文,到了2010年更將有近一億人學習華語文。全球學習華語文的熱潮帶動了教材、師資的強烈需求,繼而帶來華語文學習市場的願景。目前在日本500餘所大學中,幾乎已全面開設華語文課程,僅在東京澀谷一帶,至少就有40所語言學校教授華語;泰國教育部也將中文列為第一外語,計畫在2008年將華語文課程納入中、小學;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age Board)也於2006年設立大學華語及文化學分預修課程 (Advanced Plac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簡稱AP),而且2400所高中表示有意願開設AP中文課程,今年5月第一次舉辦的美國AP中文考試,則將採行正、簡體字並用。
華語文市場目前主要由台灣與大陸兩個地區的廠商或機構主導,但是在歷史背景的因素下,正簡字體的選擇變成兩岸政治認同的選項,然而若以西方人的角度來看華語文學習,正簡字體並非他們關心的主要議題。
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白樂桑在2006年指出,法國近幾年內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快速增加,雖然中國研製很多教材,但都堅持「自己那套」,「肯定不合胃口」。中國研製的大量正規教材,白樂桑說:「都沒進來法國」。美國AP中文考試則是不指定課本,包括法語、歷史、化學各類課程都一樣,只告知方向,也接受各方提供參考書籍與輔助教材,經專家審閱後,就會登錄在AP相關網頁上。
由法國、美國的發展趨勢顯示,雖然大陸以強大的影響力介入全球華語文的學習市場,但是在各國國家的華語文學習政策上,各國仍以本國觀點,超越簡、正體之框架,建構其本國的華語觀。這也是台灣進軍國際華語文學習市場必須把握的重點。
面對大陸的強勢壓力,不管中國的孔子學院如何積極進軍國際,台灣華語文產業如能善用web 2.0互動、開放、分享的觀念,經營全球華語文的學習社群,配合以下三個發展策略,仍有機會以螞蟻雄兵的方式,以學習社群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第一個策略是支援各國發展各國的華語文觀點,也就是協助當地政府發展適合當地的華語文教材、協助建立師資檢定制度、建立華語文學習中心、以及現有三千海外僑校通路轉型,同時鼓勵台灣業者與海外機構合作建立成功典範。
第二個策略就是促成國際華語文加值鏈成形,讓全球投入華語文學習之通路都能獲利,包含學習收入、內容教材收入以及文化觀光旅遊之收入等。由台灣來服務全球華語文學習社群,透過華語文事業平台,外銷台灣的華語文教學服務,使世界每個角落都可用到台灣的服務(Service via Taiwan)。服務機制包含同步與非同步學習機制以及數位學習服務。
第三個策略則是建構以Web 2.0為基礎的華語文事業平台,讓大家都在這個平台上作最擅長的事情,也就是讓好的教材、好的師資、好的學習機構都能被公開的評比以及使用。這部分急需由政府主導,透過國際化教材資源庫的建構,整合國內華語文相關教育、娛樂、文化與藝術等高創意且無可取代的獨特學習資源,以吸引各國學習者或教學者來使用。
目前已有台灣廠商IQ Chinese,2006年在北美推廣以電腦打字來學習中文,並且透過社群經營以及協助創業等方式加速推動,同時,台灣的業者也組成華語文推動產業聯盟,投入這個發燒中的市場。要掌握華語文熱潮的商機不在於兩岸政府或簡體字與正體字之爭,而在於商業模式的競爭。
如果台灣業者能夠發揮web 2.0的精神,讓學習者有效率的學習他們想要學習的華語文,讓要做華語文生意的業者都能獲利,讓好的老師、好的教材、好的學習方法跟工具都能被快速接納,那麼在海外成功地建立一個品牌,進而掌握市場,就是指日可待的新年新希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