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搶攻WiMax,拒絕代工宿命

撰文-林榮松(英特爾創新研發中心總監)2005年10月 e天下雜誌
現在對WiMax的應用來說,是趨勢已來到臨界點,但技術應用尚未滿足的時期,全球都仍在摸索階段。台灣若在標準尚未起飛成熟階段,搶先投入發展出成功模式,背後帶來的機會非常大。
從去年開始,新一代的無線上網WiMax技術,逐漸被接受為是網路發展的下一個主流技術。去年,最新版本的WiMax通訊協定803.16-2004訂定之後,已可算是最終版本,WiMax將正式進入全球應用推廣階段。
回顧網路應用的發展歷史,大致每10年問世一個新技術世代。1970年代的乙太網路(Ethernet)、1980年代的全球資訊網路(World Wide Web)、1990年代的Wi-Fi無線區域網路,都是舊技術成熟普及,帶動新技術出現,一個接著一個,現在輪到WiMax接棒。
WiMax是網路應用接軌電信應用趨勢下的重要產物。從現在科技應用來看,正處於「有線走向無線」、「窄頻走向寬頻」、「固網走向行動」三個趨勢的交會點。WiMax可扮演整合這三股趨勢的新應用,未來在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上,都可使用WiMax技術在戶外與室內無線寬頻上網。
我認為WiMax另一個特色,則是它是開放統一的通訊標準,無論在晶片、軟體、硬體、電信、內容各領域的廠商,都有共同的標準,能使成本大幅降低、應用快速增加,讓整個電信產業從「封閉走向開放」。
在WiMax的發展上,英特爾是最積極推動的廠商之一,希望扮演兩個角色。第一個,仍是晶片技術供應商,WiMax的應用其實就是將晶片技術,轉變成可以移動的技術平台;第二個,扮演WiMax市場發展的顧問,世界上某個國家或地區需要建立WiMax的應用網路,英特爾就提供推廣經驗,對英特爾來說,這是全新的角色。在資訊產業中,英特爾主要提供CPU,但在WiMax上,必須同時整合網路與電信產業,涵蓋範圍更大,英特爾也正在和不同產業的合作廠商學習。
WiMax與3G的不同
在發展上,WiMax與3G的方式完全不同。今年,英特爾主要在推網路用戶端(CPE)的WiMax產品,預計明年開始推動WiMax晶片到筆記型電腦上,後年則推到手持產品上,因此,WiMax會先從用戶端帶動,例如未來筆記型電腦、手持設備上,會逐步有WiMax晶片,先有了應用需求,營運商才開始布建WiMax網路,是應用需求端帶動供給端的成長。3G則剛好相反,電信廠商先把基地台建好了,才開始賣3G手機,推動3G應用,兩者的推廣方式不同。
與過去資訊產業相比,WiMax的產業鏈範圍更大,從終端使用者到設備、電信業者、數位內容等,牽涉範圍比較廣,不會只重視到設備部份,要注意到整個產業生態的發展。
對在資訊產業擁有強大競爭的台灣來說,WiMax的發展也是一個好機會,它可把資訊產業的核心能力,向外延伸至網通或是電信產業中。在這麼長的產業鏈當中,要先找到一個點來突破,去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從媒體的內容供應者、電信的服務供應者、生產製造的設備供應者、關鍵零組件供應者,如何一個帶動一個的成長,這可能會是一個累積出10年競爭力的產業。政府須扮演推動者
這當中需要有一個宏觀的國家產業策略,政府最能扮演這整合推動者的角色。過去這幾年來,「M台灣」計畫的規劃,已經上軌道了,下一步則是執行的問題。在推動整個WiMax到數位內容的應用上,先建立起好的基礎建設,在這架構上,台灣的數位內容才有好的實驗地方,不斷嘗試找出對的模式,先把內需市場做起來,才有可能將數位內容產業出口,最後整個產業鏈才能以「完整解決方案」的方式,輸出到其他國家。因為它的架構是開放標準,到全球各地都可建構,如果台灣有成功的產業經驗,自然有整個走入國際的機會。
與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台灣在內需市場的規模有限,能贏的只有「快」這個字。若要累積出第一流的技術、資訊與經驗,不先進入是不會贏的,台灣產業本來就是以快和彈性作為核心競爭力,從這方面去想,就能找到自己能發揮的位置。現在對WiMax的應用來說,是趨勢已來到臨界點,但技術應用尚未滿足的時期,全球都仍在摸索階段。台灣若在標準尚未起飛成熟階段,搶先投入發展出成功模式,背後帶來的機會非常大。如果等技術已經成熟再投入,最後就又只能淪入殺價代工的宿命。 (整理-李欣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