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大二生查贓車 10個月賺百萬

內政部主辦的尋找贓車「神捕英雄專案」,提供失業民眾和在學生賺取生活費、學費的來源,昨日共有六十二位民眾獲獎。其中,廿三歲來自台中僑光技術學院二年級林家峰同學,利用獨創的辨識贓車方法,在短短十個月內賺進百萬元獎勵金,成為名符其實的「查贓達人」。
 而失業閒賦在家多時的廿七歲台中縣青年蔡紳睿,則以三個月查獲七十一部汽機贓車奪冠,拿到十萬獎勵金。
 林家峰說,他目前是台中市警察局的志工,從去年神捕專案實施後,他勤於利用課後時間查贓,把握警察教他的查贓方法,留意車型新穎且座墊有被撬開過,或者機車身「卡」住一層厚厚灰塵者,抄下其車牌,幾乎百發百中。
 很靦腆害羞的林同學說,他已經領了近百萬獎金,現在學費不成問題,更可以買部二手車來代步犒賞自己和補貼家用,他最好的績效是一個月找到廿輛汽、機車。
 另外,廿七歲失業中的台中市民眾蔡紳睿,在今年八月到十月間,共查獲廿二部汽車、四十九輛機車的優異成績,奪下本期查贓冠軍,獲頒十萬獎金,蔡紳睿也是神捕專案得獎常客,連續兩期都有不錯的成績。
 蔡紳睿本身是義警,查贓現在成為他失業一年來的主要生活費來源,是一份很不錯的暫時工作。
 內政部長李逸洋說,去年「神捕英雄專案」推動後,民眾共尋獲汽車三千五百五十四輛、機車一萬六千一百八十七輛,再累積今年五月一日到十月卅一止所尋獲的汽、機車,總共已尋獲汽車四千九百零一輛、機車二萬一千五百零七輛,績效良好。
 警方說,若以汽車每部廿萬元,機車每部二萬元估計,總共民眾節省竊盜損失,達十四億一千餘萬元,全部核發獎勵金總計為一千六百四十萬元,平均找回一部汽機車只花費六百二十一元的成本,成本效益極高。
 警政署指出,依統計九十五年全年機車失竊數比九十四年降低二成一,汽車失竊數更比九十四年降低三成,九十五年的汽、機車失竊數已是近十年的最低點。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國際名家專欄> 台灣的地位未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0/today-p10.htm
<國際名家專欄> 台灣的地位未定
在台灣問題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是過份了,甚至對美國國務院而言,亦是如此。這件事開始時是無傷大雅的︰三月間,太平洋島國諾魯將台灣參與「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批准案函交聯合國秘書長。
中國宣稱代表台灣 令國際不安
潘秘書長於三月二十八日覆函諾魯代表,解釋他不能接受該案。他提到聯合國大會在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作成的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他解釋說,「在該決議文中,大會裁定『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的代表』。據此,聯合國認為台灣各方面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各方面」?聯合國秘書長可以未經徵詢,片面對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國際法定位作出重大宣告嗎?這引起力圖將該議題密而不宣的華府與台北極大的外交憂慮。美國國務院本其有條不紊的行事方式,召開內部會議,並就如何在不激怒中國下,抵銷秘書長的立場,擬定數個機密備忘錄。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確實,國務院的許多官員相信,這是台灣自找的,然而,另一些官員(成功地)主張,除非潘基文的宣稱被推翻,否則台灣(順便提一下,她是美國十大貿易夥伴之一)將發現自己備受中國簽署的許多國際公約的束縛。美國農業部就特別擔心禁止美國牛肉進口的中國將透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確保台灣也停止輸入美國牛肉。
因此,在大量的內部諮詢後,一個美國外交官代表團悄然拜會其在聯合國秘書處僅有的友人—掌理政治事務的副秘書長貝霖。貝霖是一名退休的美國大使,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他雖心有戚戚焉,然而認為該問題是屬「法理」,而非政治議題。他指示美國代表團轉向主理聯合國法規事務的助理秘書長賴瑞.詹森商談。
七月下旬,美國外交官就潘秘書長的回函面見詹森。美外交官表示,「台灣在各方面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論令人非常不安,因為「該主張雖與中國立場一致,但並無獲得聯合國會員國的普遍支持,其中包括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立場既不受日本贊同,也不獲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的支持;這些國家都是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的簽署國。根據該條約,「日本放棄對福爾摩沙與澎湖群島的所有權利、主權名義和主張」,但並未附帶將福爾摩沙的「權利、主權名義和主張」全然移交給誰。當時,在舊金山條約為日本放棄對台主權提供基礎之際,英國註記「條約本身並沒有決定這些島嶼的未來」,為此,英國欣然簽署條約,澳洲與紐西蘭亦然。不過,蘇聯代表抱怨「條約草案僅涉及日本對這些領土(台灣)權利的放棄,卻蓄意對這些領土的未來命運略而不談」,該代表指出,如此的疏略是蘇聯拒簽條約的主要原因。
「中華民國」沒有包含在舊金山條約內,因為她或尚屬襁褓的「人民共和國」能否適切代表「中國」簽署條約,並無達到共識。當台灣(ROC)於一九五二年與日本簽下和平條約時,此問題仍懸而未決。根據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美國駐台北大使館的呈報,台灣的外交部長葉公超向立法院報告指出,「微妙的國際情勢使她們(台灣與澎湖群島)並不隸屬我們,在目前的環境下,日本無權將台灣轉交給我們,即使日方非常樂意,我們也無法從其接受移交。」
一九七一年七月,美國國務院的態度是,「鑒於現行任何的國際處置措施皆不適用於台灣與澎湖群島,因此該區域的主權仍是未決的問題,有待未來國際方案來解決。」如今美國的立場仍是如此。
為此,一九七一年十月,美國與日本對於聯合國大會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席的二七五八號決議案投下反對票,因為它也否定了台灣的代表權。美國與日本想要「雙重代表權」,讓中國與台灣在聯合國皆有一席之地。
在接下來的十年,美國國務院對台灣主權議題緘默自持。在一封國務院於一九八二年發給參議員約翰.伊斯特(北卡州共和黨議員)的信函中,對於「美國對台灣主權的立場」這個直接而又簡單的提問,國務院回以「美國對台灣主權的問題不會採取立場」,撇開該不可知論的主張,美國已孜孜不倦地規避此問題達三十四年,直到現在。
今年六月間,國務院一名中階官員開始對關切台灣的公民來函予以答覆,其解釋「雖然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權,但是我們並未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事實上,對於台灣的政治地位,美國未做出任何的決斷。」這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國務院首度對棘手的台灣地位「未定」主題有所著墨。
就美國法律 台灣確實是國家
中階官員的函覆是一回事,而國務院希望避免引發對該議題的進一步注意又是一回事,這就是為什麼去夏,美外交官照本宣科一紙文件的「九點」見解(就外交辭令而言,這是非正式討論文件),並將這個未具名的公文留給賴瑞.詹森的聯合國法律徵詢辦公室參照。顯然,在這些年之後,他們並不是非常關切中國會發現美國仍對台灣國際地位不採取立場,而是關切美台的官方交流將被公諸於世。
二○○七年是台灣國際地位顯著邁進的一年,雖然看起來似乎不像;因為這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美國國務院不得不強調其「長久的立場」,也就是美國「尚未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同時對於台灣的政治地位,也未作出任何決斷」。
不論正式承認與否,美國聯邦法給予台灣的待遇正如同對待所有其他「外國、民族、國家、政府或類似的實體」,因為就美國的法律,至少台灣確實是一個國家。甚且,鑒於台灣擁有「固定的人口、特定的領土、有政府,以及與其他國家締結關係的能力」,台灣符合一九三三年蒙特維迪奧公約所描述的「國家」特質(美國於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九日認可該公約)。
儘管美國在法理層面上不承認台灣是獨立的,然而台灣實際上是國際社會裡的一個國家,此一明確的特點,正是美國國務院在兩個月前,給聯合國帶有警示意味的外交照會之宗旨。
現在美國政府似乎最後還是回到台灣主權「未定」的「長久立場」上,這絕對要比源於「台灣不是國際社群裡的國家」之宣稱,而推斷中國擁有台灣主權的「滑坡錯謬」遠為恰當。一旦美國慣於認為台灣的主權未定,那麼「若台灣主權不屬乎台灣人民,則屬乎誰?」就成了一箭之遙的問題。
最終,台灣人民必然決定自己的未來。然而現在不是台灣在沒有戒慎準備或密切徵詢其最重要友人下,驟下決定的時機。現在的時機是台灣再教育國際社會,強調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或缺的部分」的觀點,正如美國國務院告知聯合國的,「並無獲得聯合國會員國的普遍支持,其中包括美國」。(國際中心魏國金譯)
(作者譚慎格(John J.Tracik,Jr)為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何謂行政法人化

教文(析)092-013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一日
February 11,2003
何謂行政法人化?
教育文化組助理研究員 劉新圓
在中央政府推動的組織再造方案中,有一項重要的變革,就是推動文教機構「行政法人化」。從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幾次公開的說明會當中所展現的決心,可以看出,這項政策的實施乃大勢所趨,尤其在「行政法人設置基準法」尚未完成訂定之前,行政院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草案」,要搶先將兩廳院改制為行政法人。這樣急切的動作不免令文化界,尤其是公立博物館人士感到憂心。似乎大家都還沒搞清楚什麼是行政法人,就要被趕鴨子上架了。
行政法人制度的特色
到底行政法人是什麼?它和一般的行政組織有什麼不同?從「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大致可以看出它的幾項特色:
一、 不進用公務人員:這是基於專業性、彈性與精簡等需求的考量。文教機構與一般行政組織的最大不同,在於它的獨立性與機動性強,專業與創意的要求高。一般行政組織如警察、稅務機關等,其所管轄與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涉及人民基本權益頗深。而文教機構如博物館、學校等,其管轄範圍大約不出其建築物。尤有甚者,它們還得想盡辦法來吸引民眾的參與,所以,創意是文教機構運作的重要條件。這樣的環境是不適合公務員的,而公務員的參與也不利於這種組織的發展。我們知道,一旦通過國家考試成為公務員,不只拿到了鐵飯碗,而且在生活上也享有相當優厚的保障,幾乎可謂一輩子不愁吃穿。所以每年高普考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趨之若騖。然而,正也是因為這樣的安全感,公務員在職場上,普遍缺乏衝勁,凡事只求不出錯,而極少大膽嘗試冒險革新。主管不敢隨便開除那些不符合工作需求或尸位素餐的公務員,當然也就影響了行政效率。至於一些符合專業需求但可能不太會考試的約聘人員,即使能力強,也礙於法令的規定,無法獲得正式公務員相同的待遇。這也是為什麼文建會許多附屬單位都支持改制為行政法人的主要原因。
二、 採合議制:設立董事會與監事會,定期召開會議,前者決定重要的工作方針與決策,後者審查財務。這樣的組織形式與一般民間財團法人基本上並無二致。唯一的差別是,行政法人的財源直接來自國家的預算,而財團法人則屬於民間機構,必須自籌經費。行政院之所以大力鼓吹文教機構轉型為行政法人,主要就是因為這樣的組織既擁有民間基金會的活力、效率與彈性,又同時具有公家單位的穩定特質。事實上,目前有些機構就很類似行政法人,例如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它的財源來自政府的基金,每年靠孳息來從事藝文補助。近年由於銀行利息大幅滑落致使其功能降低,因而有人主張應該改由政府撥預算,以從事類似英美一臂之隔(arm length)性質的補助。果真如此,那麼國藝會的組織就差不多等於行政法人化了。
反彈聲浪
從以上幾項特點來看,文教機構行政法人化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節省開支,似乎是個完美的選擇,為什麼仍有反彈的聲浪呢?主要原因如下:
一、 自籌經費的疑慮:大多數的公立博物館都反對行政法人化,此係肇因於自籌經費的壓力。從官辦民營到委外經營,政府的博物館政策一變再變。然而不管怎麼變,其目的都指向自籌經費一途。他們耽心,這種壓力可能迫使博物館走向商業化而變質為遊樂場所,失去了教育的意義。雖然行政法人化不一定非得自籌經費不可,但是因為它同樣也指向節省政府開支的目的,所以博物館界很容易將它與民間財團法人劃上等號。
二、 公務員的反彈:這可能是行政法人化最大的阻力。而且可以預期的是,隨著行政法人化機構的增加,反彈聲浪會越來越大。行政法人化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因公務員的惡習造成行政效率不彰,阻礙組織的進步發展。依「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改制後,原機關的公務人員仍保有其資格。倘若此案通過而實施後,兩廳院的公務員都不願離開,那麼其行政法人化不但很難立即收到成效,相反地,為了延攬專業人才,反而可能增加其財政負擔。事實上,日本自1997年倡導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以來,就受到行政官僚的強烈抵抗,最後不得不妥協,將它分成公務員與非公務員兩種類型。至於公務員型的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是否有增加行政效率,是值得懷疑的。
建議
行政法人化是政府組織精簡的方案之一,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與增加行政效率,沒有人有理由反對這項政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歷來政治上的改革總是難免遇到阻力,而且變革越大,反彈也越強。這固然與大多數的人安於現狀、抗拒改變有關,但是執行者過於躁進、急著見到成效,對於改革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種種副作用缺乏有效的評估與預防的配套措施,才往往是造成改革失敗的主要因素。為了避免改革所可能產生的弊端,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 應先通過母法:行政院在「行政法人設置基準法」尚未完成訂定之前便搶先推出「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草案」,這確實是失之操切的,而且行政院也無法保證是否會發生牴觸母法的情形。
二、 制度的設計應具彈性:行政法人設置的目的之一本是希望賦與公立文教機構相當的彈性,因此,這項制度的設計自然也應該符合彈性的原則,配合各機構的特性而調整。以博物館而言,如果改制為行政法人之後必須自籌經費,只是為了節省政府開支而抹殺了教育的功能,是得不償失的。
三、 妥善處理公務員的權益問題:行政法人化最直接關係到的就是現有公務員的權益問題。公務員的態度無疑是此項政策成敗的關鍵。所以,無論是人員的移撥、鼓勵提早退休或其他配套措施,政府都應該謹慎處理。
四、 必須經過充份的說明與討論:「行政法人」是從日本的「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借用而來的,而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又是參考英國的agency而創的制度。大多數國人尚且未聽過這個名詞,更不用說了解其意涵了。政府在參考他國的行政組織時,應該經過充份的說明。更應該透過充份的討論與完善的規劃,使該項制度能真正符合國情。
參考資料:
蔡秀卿(2002)〈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月旦法學雜誌》84,台北:元照出版社,60-76。
李文儀(2003)〈文教機構行政法人化,文建會、教育部不同調〉《中國時報》1月25日14版。
楊珮欣(2003)〈公立文化機構法人化意見仍分歧,政府且戰且走心態暴露無遺〉《自由時報》1月25日40版。
周美惠 (2003)〈行政法人化,博物館長怨嘆。最大的疑惑:這是是非題還是選擇題?獨杜正勝表態支持〉《聯合報》1月15日14版。
賴素鈴 (2003)〈委外經營豈是萬靈丹,兼顧博物館文教責任應有周全考慮〉《民生報》1月13日A6版。
楊珮欣(2002)〈政府組織法人化未必全面適用,政策推動應考量負面效益〉《自由時報》12月3日40版。參考資料:
蔡秀卿(2002)〈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月旦法學雜誌》84,台北:元照出版社,60-76。
李文儀(2003)〈文教機構行政法人化,文建會、教育部不同調〉《中國時報》1月25日14版。
楊珮欣(2003)〈公立文化機構法人化意見仍分歧,政府且戰且走心態暴露無遺〉《自由時報》1月25日40版。
周美惠 (2003)〈行政法人化,博物館長怨嘆。最大的疑惑:這是是非題還是選擇題?獨杜正勝表態支持〉《聯合報》1月15日14版。
賴素鈴 (2003)〈委外經營豈是萬靈丹,兼顧博物館文教責任應有周全考慮〉《民生報》1月13日A6版。
楊珮欣(2002)〈政府組織法人化未必全面適用,政策推動應考量負面效益〉《自由時報》12月3日40版。
康俐雯、楊珮欣(2002)〈文教機構改制「行政法人」各機關有準備,新組織難監督,博物館人士憂心〉《自由時報》12月3日40版。
于國華(2002)〈行政法人組織概念勢將衝擊文化組織具半官方性質,可行使公權力,歐美日已成熟運作〉《民生報》11月29日A13版。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維基經濟的新世界

維基經濟的新世界(上)
2007/08/23
「集體協作的武器」來了。新的低成本合作式基礎建設——從免費網路電話到開放原始碼軟體,乃至於全球外包平台,讓成千上萬的個人和小廠,能共同創造產品、打入市場,以過去只有大型企業才做得到的方式取悅消費者。
由於科技、人口、商業、經濟及世界的劇烈改變,我們已進入一個新時代,在新時代裡,人們是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參與經濟。這種新參與方式已經達到爆發點:新型態的集體協作,正全球性地改變產品和服務的創造、生產、行銷及配銷方式,而這樣的改變,為每家公司及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機會。
在過去,合作大多是小規模的,是發生在家庭、社區及工作之中,或是親戚、朋友與同事之間的行為。的確也有相較之下為數極少的大規模合作,但主要是政治方面短暫的事件——如反越戰抗議,或是最近在西雅圖、杜林(Turin)及華盛頓鬧得沸沸揚揚的反全球化集會。然而,過去個人從來不曾有能力和機會,能連上組織鬆散的同儕網絡,以一種非常實際且持續進行的方式,生產出財貨和勞務。
大部分人是困在一個受限的經濟角色裡,無論是被動接受量產產品的消費者,或是深陷於組織管理體系中,聽從上司指令做事的員工。即使是人們選出的民意代表,也隱藏不住自己對於參與決策需由下往上的蔑視。總之,有太多人被排除在知識、權力、資本的循環之外,而成了經濟邊緣人。
風水輪流轉,今日資訊科技愈來愈容易取得,每個人手邊都拿得到合作、價值創造及競爭所需的工具,使得人們能自由參與經濟體系中,任何一個部門的創新及財富創造行為。數百萬人加入自我組織式(Self-organized)的合作行動,合力生產千變萬化的新產品與服務,足以與世界上最大型、財務狀況最好的企業匹敵。這種新的創新及價值創造模式,稱為「同儕生產」,或者說「同產」(Peering),也就是形容當一大群人或公司毫不設防地合作,推動他們所在產業的創新與成長時所發生的情形。
最近有些同儕生產的例子已經是家喻戶曉:截至二○○六年八月為止,線上人際網絡奇葩MySpace,會員數已達一億人,並且每週持續增加五十萬人。該網站上的個人思想結晶、人際關係及檔案資料,正是價值創造最主要的動力來源。MySpace、YouTube、Linux及維基百科,都是今日集體協作的例子,這些只不過是個開端,僅是長篇故事第一章前幾頁出現的熟悉角色,但即將改變經濟運作方式的許多層面。在本書接下來的內容裡,我們將描述七種獨特的同儕生產形式,能使經濟變得更加變化多端而富生產力。我們為一般讀者準備了引人入勝的故事,也為想要在商場上利用這股新力量的商業人士,提供絕佳的見解。
參與的年代
「集體協作的武器」來了。新的低成本合作式基礎建設——從免費網路電話到開放原始碼軟體,乃至於全球外包平台,讓成千上萬的個人和小廠,能共同創造產品、打入市場,以過去只有大型企業才做得到的方式取悅消費者。這促成了新合作力量及新經營模式的成形,做好準備的公司將從中獲得力量,無法適應的公司則會走向滅亡。
媒體、娛樂界目前正在發生的激變就是最先出現的例子,從中可看出集體協作正在如何顛覆經濟。曾經是「專業」防線的合格知識生產者,如今也和「業餘」創作者分享舞台,而後者正攪亂他們接觸到的一切活動。數以千萬計的人們,在部落圈分享消息、資訊及看法,那是一個由眾多網站組成的自我組織式網絡,發言者超過五千萬人以上,一天當中每秒內容都在更新。有些最大的網誌(Weblog),又稱為部落格(Blog),每天有五十萬人拜訪,比起某些日報來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語音網誌、播客(Podcast,亦即iPod廣播)及行動相簿網誌,也正透過網路加入免費散布、千變萬化,而且每分鐘更新的個人對個人新聞與資訊串流。
人們現在能分享知識、運算能力、頻寬及其他資源,創造出免費、資源開放的一大批產品及服務,每個人都可以利用或修改。更棒的是,人們僅需負擔很少的成本,就能對數位公共財(Digital Commons)有所貢獻,使集體行動更加吸引人。確實,同儕生產是很有社交意味的活動。人們要加入經濟體系,需要的只是一台電腦、網路連線,以及靈光一閃的念頭與創意。
這些新的合作行為不只對商業利益管用,也能幫助人們從事公益活動,例如治療遺傳性疾病、預測全球氣候變化、找尋新的星球等。舉例來說,歐森實驗室(Olson Laboratory)研究員,運用一部大型超級電腦,評估日後可能醫治愛滋病的藥物。然而這可不是一部普通的超級電腦,他們的「在家對抗愛滋」(FightAIDS@home)創新計畫,屬於世界社群網格(World Community Grid)的一部分,這個全球網絡能將數百萬名個人電腦使用者,透過網際網路將這些人提供的電腦閒置運算能力連結起來,組成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計算平台。
這些改變及其他眾多變革,正帶領著我們進入一個知識、力量,以及生產能力,都比史上任何時刻更為分散的世界。這是個價值創造快速、變化無常、秩序持續被打破的世界,一個只有互相連結才能生存的世界。力量轉移已在進行當中,一套嚴酷的新商業規則也正在成形:善用新的合作方式,否則完蛋。無法掌握這一點的人,會發現自己無比孤立,被排除在分享、吸收及更新知識以創造價值的網絡之外。
這也許聽起來像是誇大其詞,其實不然。我們先來看看,一般人現在還能以哪些方式參與全球經濟體。
現在你不光只能讀一本書,還能自己寫一本。只要登入維基百科——協作的百科全書,不屬於任何個人,是由數萬名熱心人士所撰寫。維基百科只有五位全職員工,但內容比大英百科全書多上十倍,正確度則相去無幾。維基百科利用維基技術,那是一種能讓使用者編輯網頁內容的軟體。儘管一部人人都能發表看法的開放式百科隱含著風險,而批評者、破壞者也不斷挑起爭端,不過維基百科的規模、品質和使用量,依然持續快速增加。英文版已經有超過一百萬的條目,並擁有九十二個各國語言姐妹站,從波蘭語、日本語、希伯來語到加泰隆語(Catalan)都有。
又或者你身處化學領域。事實上,如果你是一位已退休、沒有工作但企圖心很強的化學家,那麼寶鹼便需要你的幫助。在寶鹼所屬產業中,創新的步調在過去五年中加快一倍,擁有七千五百位研究員,已經不足以讓寶鹼保持領先。但寶鹼執行長拉夫里(A. G. Lafley)並沒有聘請更多研究員,而是指示各事業單位領導人,從公司外部取得五○%比例的新產品和新服務點子。現在你不必受雇於寶鹼,也可以為他們工作,只要在意諾新網站上註冊,你就能和全球九萬名科學家一起幫寶鹼解決棘手問題以爭取獎金。意諾新只是全球幾個革命性配對中心之一,尋求創新的企業提出研發挑戰書,配對中心則負責媒合這些挑戰書和科學家。寶鹼與其他數千家公司,從這些市集裡找尋點子、創新及獨特的頭腦,以便為市場開創新價值。
媒體愛好者也同樣能得到力量。你不只能接受電視新聞,現在還能自己製作新聞節目,加入顛覆專業領域的數千名獨立平民記者之列。看膩了新聞網的熟面孔和胡說八道嗎?關掉電視,拿起數位攝影機及一些便宜的剪輯軟體,幫潮流電視網(Current TV)製造點新花樣。這是一家新成立的全美有線兼衛星電視網,幾乎完全靠業餘支持者成立。雖然這些業餘支持者都是不支薪的義工,但節目內容可是好到令人驚訝。潮流電視網提供攝影機操作及說故事技巧的線上教學課程,其故事創作指南則能幫助參與者入門。播映的作品由觀眾投票決定,因此只有最吸引人的作品能在黃金時段播放。
最後,在印度、中國、巴西,或是任一東歐新興國家的某位年輕人,能站在平等的立足點加入全球經濟體,過去這種事只可能出現在他們雙親的夢想中。你可能身在邦加羅爾(Bangalore)的電話客服中心,幫洛杉磯一家得來速餐廳接食物訂單;又或者你發現自己在富士康(Foxconn)位於中國深圳的新企業城工作,十年前農夫還在該地點用牛犁著田,今天已有十八萬人在富士康的大型高科技園區工作、生活、學習及遊玩,並且為全世界的青少年設計、製造消費型電子產品。


維基經濟的新世界(下)
2007/08/23
合作的新藝術與新科學正在成形,我們稱之為「維基經濟學」。我們談的不僅止於線上百科全書及其他線上文獻,維基也不只是讓很多人能一起編輯網頁的軟體。維基象徵著合作與參與的新時代來臨...
對每個產業裡的在職者而言,這場參與及合作的新盛會,是既令人興奮又令人驚心。新典範公司高階主管大衛‧提寇(David Ticoll)解釋:「並非所有自發性組織的例子都是無害或易於利用的。在單一產業中,自我組織式合作所發展出來的機會,對個別企業來說可能會是有利、沒有影響或高度威脅,亦或綜合以上至少兩種特質。」出版社正是從痛苦中學到這個教訓。部落格、維基、聊天室、搜尋引擎、廣告拍賣、點對點(Peer-to-Peer, P2P)下載及個人廣播,呈現出娛樂、通訊與交易的新方式。在上述每個例子中,過去被動接受編輯與廣告的傳統買家,如今都扮演起主動參與價值創造的角色。在這些根本性創新當中,有部分對於現存經營模式造成極大的威脅。
音樂、文學、電影、軟體及電視的發行者,就像是「礦坑裡的金絲雀」,在這場橫掃所有產業的革命中,他們是第一批受害者。很多產業經濟體系裡的泰斗,因力量削減而備感威脅,但依然不大舉努力改革,反而固守命令與控制式(Command-and-Control)的傳統。為了在高度競爭的經濟中生存,各企業過去已經花了三十年重塑營運方式,刪除各項事業裡任何可能削減的成本、試著變得以客為尊、建構全球生產網絡,並且在世界各地成立研發基地。
而現在,非常令人懊惱的是,產業年代的泰斗漸漸發現,真正的革命才剛開始。不過這一次的競爭者,不再是自己產業界中的最大敵人,而是一群個人自我組織而成緊密相連、沒有形體的大眾,一手緊緊握著企業的經濟需求,另一手則掌握著企業的經濟命運。「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已經不再只是政治用語,不再只是對大眾權力充滿希望的歌頌,而是貼切地描述了身為員工、消費者、社群成員及納稅人的普通人民,如今如何站上全球舞台,擁有創新與創造價值的力量。
對聰明的企業來說,上漲中的集體協作潮流,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正如黃金礦脈公司故事告訴我們的,就算是舊經濟裡最老的產業,也能利用這次革命,以打破傳統的方式創造價值(編按:故事請參閱本書第一章)。企業可以跨越藩籬播下創新的種子,並且得到豐收。確實,和外部合作者建立靈活、信任的關係,並用心經營的企業,已經就位組成生氣勃勃的商業體系,這個體系比階層式組織的經營模式更能有效創造價值。
對個人及小廠而言,這可能是新時代的誕生,說不定還是個黃金時代,足以媲美義大利文藝復興或雅典民主政體的興起。集體協作跨越界線、領域與文化,不但符合經濟還能令人樂在其中。我們可以同儕生產作業系統、百科全書、媒體、共同基金,甚至是實體的東西,例如機車。我們成了自己的經濟體系,由各有所長的製造者組成巨大的全球網絡,交換服務以取得娛樂、必需品及學習。一種新經濟民主體制正興起,所有人在其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希望與危機
經驗告訴我們,網際網路造成的第一波改變,已遭到非理性的樂觀所污染。若審慎分析今日的潮流,會發現這波新的參與行動既是祝福也是詛咒。個人及組織連結而成的族群正在成長,而集體協作能增強此族群的力量,創造出非凡的財富,並且讓學習及科學發現等領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如果我們夠聰明,應當要善用這股力量為每個人創造機會,然後謹慎管理地球的自然資源。不過若社會、企業及個人無法跟上無止盡的改變,這波新參與行動也會帶來動盪不安、混亂與危機。
就和過去所有的經濟革命一樣,此潮流也會對個人、組織及國家帶來強大的需求,有時候會造成創傷,過程中的舊產業及生活方式,則會被新的流程、科技及經營模式所取代。這個競技場已經被揭開,為滿足持續改變的市場,必須一再重新打造人才與能力,而那需要個人在職涯當中,擁抱持續的改變與革新。
正如最近的事件所預言,一個更小、更開放且互相依賴的世界,有潛力變得變化多端且活力十足,卻也容易遭受恐怖活動及犯罪網絡攻擊。正如一群一群的科學家及軟體工程師,能合作進行有益於社會的計畫,罪犯和恐怖分子也能透過網際網路,策畫破壞我們日常生活的陰謀。
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集體協作也不必然是萬靈丹。當人們組織在一起創造產品、服務、娛樂時,創造新機會的同時也創造了挑戰。知名的電腦科學家、作曲家兼作家傑隆.藍尼爾(Jaron Lanier)擔心,flickr、MySpace 及維基百科等合作社群,所呈現的新型態「線上集體主義」,會將經過驗證的可靠聲音,淹沒在雜亂、匿名的大眾雜訊之潮裡。藍尼爾為「集體便無所不知」的概念感到悲嘆,或者如他所說:「令人很想將影響力集中在某瓶頸上,以引導這群擁有極大影響力及力量的群眾。」他正確地指出,此概念曾遭不擇手段的獨裁者,如史達林及波布(Pol Pot)等人利用,因而造成可怕的後果。不過他把這種「集體愚蠢」和新興的網路集體協作形式歸類在一起,並無法令人信服。
同時,還有一些明智且深思熟慮的人們,例如微軟(Micosoft)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抱怨:在這個世界裡,人們能將才智集中,創造出免費產品來和版權產品競爭,導致知識生產者的工作誘因正逐漸消失。蓋茲指出,人們正在組合出一個包含龐大科學及文化內容的全球「創用CC」(Creative Commons),對於軟體等知識產業的獲利能力是種潛在威脅。很多高階主管都和蓋茲站在同一陣線,將這些人視為偽裝的新型態共產主義分子,並大加撻伐。
今日的狀況會引發反對聲浪並不令人意外。愈來愈多人能加入知識、商品和服務的生產,使生產逐漸變成一種集體活動,對既得利益者造成威脅。這些既得利益者過去受各種進入門檻保護,包括財務面、硬體面及人力面等資本,都是高成本的競爭必要條件;他們在保護之下成長茁壯,如今卻面臨被取代的威脅。過去公司習慣舒舒服服指揮市場活動,現在卻必須與不熟悉的新競爭來源相互爭奪,包括自我組織的群眾,就算是知識菁英階級(無論是記者、教授、權威人士或政治家皆然),現在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保有他們高高在上的地位。全球分工變得比以往更加複雜、形形色色、變化多端,過去的常理已無法再掌控經濟。雖然多少會有傷害產生,不過贏家會多過輸家。事實上,我們相信新時代帶給個人及商業界的是更多經濟機會,而整體經濟也會有更佳的效率、創意與創新。
雖然我們不同意藍尼爾及蓋茲的看法,不過他們確實點出一些重要議題,稍後在本書中也會加以討論。只是有一點必須現在說明:集體協作及同儕生產,和蓋茲與藍尼爾所鄙視的共產主義,絕對是相反的兩個極端。數位先驅霍華.瑞格德(Howard Rheingold)指出:「集體主義牽涉到高壓統治及中央集權,合作行為則是有關自由決定是否參與,以及分散式協調。」共產主義壓抑個人主義,而集體協作的基礎,則是個人與公司藉由自然、自願形成的關係,運用廣大分散的運算及通訊科技,達成共享的成果。
更重要的是,這場已經上路的參與式革命,為數十億人打開全新的可能性,讓大家在職場、社區、國家民主政治,以及整體全球經濟中,扮演主動的角色。這場革命也能帶來重大社會利益,包括有機會使政府變得更可靠,以及使數百萬人脫離貧窮。
此外,「對已穩固的企業而言,新合作行為只具有威脅性」的想法並不正確。有些人很害怕集體協作,認為那會使經濟體系中有利可圖的活動及財富創造的比重降低,這點我們會提出反證。新的同儕生產模式,能為做好準備的經理人提供大量的新可能性,讓他們從公司內外發展旺盛的廣大資源中,釋出創新的潛能。企業只要利用正確的方法,學會如何加入動態且日漸全球化的同儕網絡,然後與這些網絡共同創造,便能獲得更高的成長率及創新率。現存企業不必對這個時代最有威力的經濟力量舉白旗,反而可以善用新的合作行動,追求無比的成功。
合作的新藝術與新科學正在成形,我們稱之為「維基經濟學」。我們談的不僅止於線上百科全書及其他線上文獻,維基也不只是讓很多人能一起編輯網頁的軟體。維基象徵著合作與參與的新時代來臨,正如巴布‧狄倫(Bob Dylan)的歌:「它將很快地搖晃你的窗、撼動你的牆。」是的,時代正在改變。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第三代知識管理

撰文/李仁芳
策略產業(年營業額60億美元)中的管理顧問公司與財經媒體、大學商管學院經常一齊共謀,鑄造新辭以鼓動流行,並藉以創新議題,刺激新業績。 「知識管理」這個詞彙,就是其中一例。 事實上,自有企業以來,知識管理就非新鮮事。 數百年來工藝大師不辭辛苦將技藝(craftsmanship)交給學徒;家族企業業主將產業智慧(industry recipe)傳給子孫依缽傳人;工人在工作現場互相交換技能與想法-這其間都可以追索到「知識管理」實務的軌跡。 如果排除「前現代」時期,第一代「知識管理」典範出現在泰勒(Federick Taylor)的科學管理時代:企業蓄積產業智慧的庫藏地是在策略層峰及中層幕僚(是為「知識工作者」),生產作業核心的人則不與聞問(是為「勞力工作者」),兩種階層的區分是極為嚴格的。Taylor認為產業智慧的開發、蓄積與應用是前一階層的使命,作業核心只負責執行,完全不鼓勵他們隨便更動前者所定下的知識與規範。 第一代「知識管理」典範的覆亡始於六十年代,而於八十年代則形勢明朗化。以日本豐田汽車為首的「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知識管理新典範徹底擊垮了北美科學管理「大量生產」(mass production)舊典範。 全員皆「將軍」的豐田式生產 精實生產型的企業全員均為「知識工作者」,再無兩種勞動階層的劃分。豐田內部不只工程師,連生產線工人都投身於6,800個品管圈活動中,這群高中/高工教育程度的作業核心被訓練成能夠本能地對任何實務現場的工作問題,連問五層為什麼,以魚骨圖/因果鏈綴連現場開發工作知識(working knowledge),並應用這些工作知識,在九十年代平均每年提出2,076,077個改善提案。 換言之,這群高中/高工程度的產業部隊成員平均每人每年向豐田公司提出35.6個工作知識的結晶(每人每月3個),而公司也接受並獎勵了98%的提案。這種全員皆知識工作者,除了將帥校尉,連二等兵也獻身工作知識開發部隊,是既work hard也work smart的動人景象。 豐田仰賴這樣的全員知識開發部隊,提昇品質、降低成本、縮短週期時間,強固了公司更卓越的競爭優勢。 豐田的口號是「卓越思考‧卓越產品」。整個豐田全面上下均形成一個思考型組織、學習型社區(thinking institute & learning community)。工作改善與產品創新的知識在這個社區內像「青春之泉」(spring of knowledge)般永續不斷地噴湧而出,豐田員工的理性之光照映在這知識之泉上,幻化成智慧的彩虹,閃耀在全球汽車產業疆場的上空...... 第二代「知識管理」典範徹底擊垮第一代(這場典範之戰的第一役-北美的民生電子工業被日本族誅滅種了﹔第二役DRAM之戰,Intel揮淚退出戰局﹔第三役汽車之戰打到九十年代初,很多人都預言底特律的覆亡指日可待),靠的不只是單一企業內部的全員知識開發,而是生產合作網路的全員知識開發。 「價值星系」擊敗了「價值鏈」 根據哈佛大學企管所Kim Clark所長與東京大學Fujimoto教授的研究,開發新車時所需的新零件,供應商與中央車廠共同協力開發的比重,在北美是15%,在日本是52%。換言之,第二代「知識管理」的典範,所謂學習型社區,知識流通、連結(knowledge flow & linkage)的疆界,是以整個合作生產網路為單位,而不只是侷限於單一企業內部。 第二代「知識管理」擊敗第一代,在於前者的「知識引擎」(發動機)是分散的、鑲嵌組織四處的(distributed & embedded)而非集中的(centralized)。GM所以戰敗,豐田之所以勝利,是因為表面上兩造各為十萬大軍對十萬大軍,其實是GM一萬大軍(中上層知識工作者)對豐田十萬大軍(全員知識工作者),甚至更是GM一萬大軍對豐田二十萬大軍(十萬內部加十萬協力體系)。 兩種典範大戰的結果,在整個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初很多人都在說「金陵(北美)紫氣黯然收」,頗有「王氣東來」之嘆。但是風水輪流轉,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北美孕育出第三代「知識管理」典範,展現出帝國大反擊的氣勢,竟又使太平洋兩岸風雲變色,戰局大逆轉。 第三代「知識管理」典範(這次是北美領風騷)是創新、價值(與顧客)的共同開發(co-development)、是「價值星系」(value constellation)顛覆了昔日哈佛大學教授波特(Michael Porter)的「價值鏈」(value chain),是互動的「知識流量」(knowledge flow)補強了靜態的「知識庫藏」(knowledge stock),也是使市場從一個價值交換的「場所」(market as value Exchange Place)蛻變成星系各成員對話的「論壇」(market as Dialogue Forum)。 微軟開發Window 2000,至少動員公司外400,000名客戶為其作β-site test(測試版測試),免費為微軟除錯,提供產品改善建議。只要每位工資估1,000美元,微軟就節省了四億美金產品創新投資資金。微軟以「吸星大法」之姿,吸收諸位「買爺」心甘情願貢獻的知識內力後,再集大家內力大成之產品賣給各位「買爺」,大家還快快樂樂一邊排隊一手交現金,一手領回自己貢獻創新知識有份的產品。 新教科書中的新經濟 市場的定義改變了,經濟學教科書要重寫了。 顧客不再單純只是顧客,他也將如同第二代典範中的供應商一樣參與產品創新流程,被整編入知識創造的價值星系中。 市場不再只是買(的採購部門)賣(的業務部門)雙方價值交換的場所,市場更是合作網路各成員(包括顧客、供應商、通路、學研機構)多元交流,知識流通與加值的對話論壇。 這就是第三代「知識管理」典範,而以第三代「知識管理」典範為經營策略主軸的經濟體就稱作「新經濟」。 運用第三代「知識管理」的新經濟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北美生產力大躍進,競爭力大勃興背後的秘密,當然也是日本產業一時之間難望項背的困境所在。 第三代「知識管理」也好,「新經濟」也好,均不能與所謂「高科技」畫等號。 「呆伯特」的創造者史考特‧亞當斯(加州大學柏克萊MBA)以十七年上班族生涯體驗創造呆伯特後現代職場荒誕場景與異言堂,在全球四十國、一千五百家報紙登載,每天有一億五千萬讀者爭相閱讀。史考特開設網址SCOTTADAMS@AOL.COM,每天收到全球讀者的評論回饋與心情故事。史考特同樣以吸星大法匯納百川,醞釀加值後再出書賣給原始IDEA貢獻者。 什麼叫做「作者」?什麼叫做「讀者」? 何謂「廠商」?何謂「顧客」? 一切疆界模糊化了。一切知識是共同開發的(co-developed)。一切價值也是共享的(shared)。 「新經濟」萬歲! 第三代「知識管理」萬歲!

網路時代的企業文化

我的書桌前現在正擁著三本書和一份剪報。 第一本書是Don Tapscott在一九九六年寫的《The Digital Economy》(數位化經濟時代),第二本書是吳非先生著,余秋雨教授鄭重推薦的《中國人的人生觀》。第三本書是Intel華裔資深副總裁虞有澄博士寫的《Creating the Digital Future——The Secrets of Consistent Innovation at Intel》(Intel 創新之祕)。一份剪報則是張忠謀先生四月十五日談論的〈老二主義的企義文化〉,這四份看起來不相干的東西對我來說,都彷彿潛藏著若干涵義,是什麼呢? 《數位化經濟時代》說道:「在網路時代,領導能力是以跨網路的方式來運作的,這是一種反傳統、反虛浮、反官僚、反形式、以及反威權的新式領導。個人強勢的領導風格不再掛帥,網路時代的領導者是共同創造與共享願景的一股網狀力量。……過去企業願景的產生與傳播是單向的;未來則是集體的。資訊科技會將人類智慧的網路和創新的知識能力,深深地植入組織內部。」 《中國人的人生觀》說道:「中國人會議多,會上最常看到的一種現象,就是涉及到較為敏感的問題時,與會的人都堅持不開口,即使開口,也讓話語的立場模糊、模稜兩可。……儘管自己心裏在想一套,但表達時一定要避免明確,而要留有餘地,溫度要適中,不褒不貶,可進可退。即使不得不舉手,也要恰到好處地加上幾個『但是』,並強調『基本同意……』。」 討論中的對立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提出意見的「人」 《Intel創新之秘》說道:「遮蓋問題是無益的,因為問題不會自行消失,只會讓情況更糟。英特爾的一個重要文化是『公開問題,共同解決』。討論中的對立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提出意見的『人』。有一度,人們認為英特爾是一個『人人互相叫罵』的公司。我認為原因在於人們不了解叫罵的對象,其實都是『對事不對人』,這是英特爾賴以成功的優良文化…。」 虞博士在台灣受完高中教育,大學時遷居香港,後來移民美國。根據他在英特爾的表現,顯然可知中國人的問題是「組織文化」的問題而非「個人」的問題。這個傳統的組織文化卻和新網路時代的企業文化背道而馳的。由於資訊網路的運作,組織中任何階層間的直接溝通都成為可能。最上位的人不能再全面控制組織成員的合縱聯盟與自由伸展。傳統組織結構己經過時,領導所需要的條件也大不相同。部屬將不再盲目服從,甘心當一個被遺忘的人。而領導者最急迫的學習要項就是「親自上網,放手一搏」,因為「電腦」即「網路」,而最佳的領導能力就是領導學習的能力。奇異公司的總裁Jack Welch說過:「頂尖公司的生產力來自一群接受挑戰、充分獲得授權、受鼓舞、而且會論功受賞的人,能認同組織並且參與行動。最重要的是能讓每一個人都有對公司的事務表達意見的機會,生產力才可能有倍數的成長」。這個「每一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己隨著「網路時代」而到來,但是中國式的「組織文化」似乎還沒有準備好。 企業文化是下一波網路經濟戰爭中 致勝的關鍵,網路威力將和 領導力量密切結合 這也是張忠謀先生在剪報中所表達的要點: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基石和靈魂,特別是大型企業如果缺少了企業文化就難以凝聚團隊士氣、維持創新。英特爾、德儀等知名大公司都有強烈的「修理」(相互檢討)文化,下級可以到總裁辦公室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沒有「秋後算帳」的白色恐怖),昇遷、加薪也都公開化。這種文化,他給英特爾10分,德儀7~8分,IBM、惠普5~6分,微軟較弱,而台灣的絕大多數公司則是乏善可陳、禁不起挫折的衝擊——因為「相互檢討」是企業創新的原動力,「官大學問大」的文化造成部屬害怕失敗,欠缺冒險的精神,阻礙企業的進步,終將導致組織的敗亡。 我終於在這三本書和一篇剪報中找到了共同的涵義:企業文化是下一波網路經濟戰爭中致勝的關鍵,誰敗誰勝出,端看各級領導人「自我改變」及「調整組織文化」的速度。網路威力將和領導力量密切結合,形成全新的「數位式跨網路領導能力」。惠普總裁Lew Platt曾說:「昨日的成功秘訣不會是明天成功的法寶,一直延續今日作法的公司其下場可知。」台灣企業的領導人們是否已開始覺悟:網路經濟的巨浪正滔天襲來,利用網路領導企業轉型正是你的機會,預測未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詹宏志專欄:奇愛博士第二章

一九八二年某天,高砂紡織周家兄弟邀我吃飯,席中拿出一張設計圖,客氣詢問我的意見。那是一家大型書店平面規劃圖,地點就在當年台北公館高砂紡織廠預備改建的大樓。
兄弟當中的哥哥周正剛,我是透過遠流出版公司的王榮文認識的。周正剛是一位愛讀書的企業家,工作之餘常帶著公司幹部往日本書店跑,他尤其喜歡東京車站前的「八重洲Book Center」,期盼台灣出版業能有相同魄力,打造和日本一樣明朗多彩的大型書店。
沒想到他常掛在嘴上的夢想,已到了實踐的時刻。我看著那張設計圖,覺得有點目眩神迷,不知說什麼才好,只好拿起鉛筆在角落圈了一個位置,說:「書店太大了,讀者逛累了要如何休息?不如在這裡開一家咖啡店吧!」這個想法,也不是什麼新鮮構想,日本書店不都這麼做的嗎?
但我那時只是在報社工作的小編輯,周家兄弟為什麼要鄭重其事請我吃飯?原來他們不只徵詢意見,還希望邀我去工作。大書店對我當然是極具誘惑的,但我才答應報社老闆的好意,決心赴紐約參加美國版的創建工作。
不料造化弄人,我在美國並不如意,內心充滿生涯選擇的困惑,第二年就自覺不適合新聞工作而辭職了。回到台灣,流浪徬徨了一陣子,最後接受亦師亦友的王榮文邀約,到遠流出版公司上班。遠流那時已搬到高砂紡織改建的大樓裡,而周家兄弟讓我先睹為快的設計圖,成了乾淨明亮的大書店(就在我的辦公室腳下)。至於那個我倉皇用鉛筆圈下的位置,則開了一家窗明几淨的咖啡店。
書店不是一開始就成功的,咖啡店和快餐店倒是較快賺了錢。當時負責經營的周正剛,有時也對書店營運感到憂愁,在咖啡店遇見我,總要坐下來聊聊天。但很快的,書店營業額逐漸成長(咖啡店反而因為滿座而成長減緩了),我看著他們開設「城中店」、「台大店」,再開設當時極具挑戰的「忠孝店」(地租最高),「金石堂書店」不再只是企業家兄弟的文化夢想,也成為台灣讀書景觀裡重要的「標誌」了。
在目睹「金石堂書店」崛起的同時,我自己也經歷「出版學習之旅」。在王榮文支持下,我練習把自己知道的半缸水經濟學(一種了解社會行為的知識)應用於正快速變化的台灣社會。幾個幸運成功案子的庇蔭下,出版社開始雄心勃勃的人才延攬行動。我先請來我的編輯師父周浩正,再邀請從前的同事玉雲,後來爭取到陳雨航和蘇拾平,因緣際會又結識了年輕銳利的郝廣才。
那是一個變革的年代,我們正面對變革的「果」,我們自己又是變革的「因」。社會在變,我們看到原有工作方法失靈的狀態(果);我們大膽提出某些不一樣的想法、作法,衝擊了自己身處的行業和社會,我們又變成「破壞者」(因)了。
我懷念那個學習的年代,我懷念在餐桌上與這些同伴討論爭吵的年代,我們拒絕做自怨自艾的無能文人。我們分析環境、我們提出方案、我們要結果,如果找不到可提供幫助的知識,我們就透過實踐與經驗「建構」知識。
但世界滾滾前進,找到的方法很快又不靈了(因為環境又變了),迫使追尋的理解必須回到更根本的底層,以便解釋更多的現象與變化,直到它成為一種類似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說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當時和我辯論最多的同伴蘇拾平(我的經濟系同班同學),顯然是第一位企圖寫出這種「一般理論」的人。他的新書《文化創意產業的思考技術:我的一百二十道出版經營練習題》,就是描繪出版業的基本規律(以及廣泛適用於文化創意產業),讓思考者不只有能力看出一個狀態、提出一個方案,而是有能力來面對各種狀態、提出各種方案,包括今天還不曾面對到的問題。
回到本質的思考力量是驚人的。最近「金石堂書店」與出版社爆發衝突,媒體與一般討論都流於情緒(小出版社趁機表達多年委屈)與八卦(把大型企業描寫成「邪惡帝國」)。但蘇拾平從台灣圖書長期的「過度供給」(over supply),來解釋「月結制」,讓我看到不一樣的面向。
「金石堂書店」的保留款與票期延長,很大部份來自這樣的結構性因素(當然也有部份管理因素),而非出於惡意。如果出版社明白這是模式與結構的因素,就不會選擇抱怨、對抗的姿態;金石堂當然也一樣,如果對外界的怨懟、批評出現受傷情緒,用更大的通路力量報復個別出版社,也是沒有看到雜音底下的真相。
蘇拾平的書也讓我慚愧,我對二十五年來台灣出版業的「現場直擊」,顯然缺少整理與貢獻的熱情。此刻我有了客觀立場(我已從出版業退休),卻反而有心無力,也許我該重新思考,是否先寫那篇被我擱置多年的《論庫存》呢?

5個關鍵字 搞懂虛擬經濟體

虛擬貨幣:實體經濟網路化叫它第一名
還記得在遊戲《大富翁》中坐擁百萬、一擲千金的感覺嗎?大富翁其實是美國經濟大衰退時期的產物,對當時生活艱苦的人們來說,遊戲當中的玩具鈔票與房產地產,滿足了人們對奢望的想像,彌補了現實生活中的挫敗。
而今,虛擬貨幣從玩具鈔票中發展出新生命,以全新面貌在網路時代登場。虛擬貨幣指的是在網路遊戲或網路社群中使用的貨幣,舉例來說,林登實驗室推出虛擬實境線上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並且發行林登幣(Linden dollar)供玩家使用,韓國社交網站Cyworld發行松果,中國大陸即時通訊系統騰訊QQ也有Q幣。
這些企業透過發行貨幣獲利驚人,例如韓國Cyworld 2006年營收990億韓圜,其中超過70%來自販售用松果購買的虛擬道具與服務,約703億韓圜(約新台幣24億元)。騰訊則不願公布Q幣流通數量,只願意表示使用Q幣的人數已突破2億人。
這些虛擬貨幣通常限定在特定的遊戲或網站內部流通,由該遊戲/網站公司發行。虛擬貨幣可以由使用者以現金購買,也可能經由遊戲過程獲得。這些虛擬貨幣可以進一步購買遊戲中的虛擬商品/服務。
大富翁的玩具鈔票無法讓你在現實世界中的任何商店消費,但《第二人生》遊戲中的林登幣卻有兌換美元的匯率。虛擬貨幣不再只是讓遊戲更加好玩的道具,而是虛擬世界與現實連結的出口。
線上央行:不開銀行卻「印」鈔票
遊戲發行商或網路服務提供者扮演線上中央銀行的角色,發行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是激勵玩家的工具,也是促進消費的手段。其儲值作用可增加玩家忠誠度,同時作為遊戲中打倒怪獸的獎品,對企業來說不用花費一毛錢。
在社交網站中,多了貨幣流通,互動的方法增加許多,比如餽贈禮物、買賣交易等。另一方面,如韓國Cyworld將虛擬貨幣以松果代表,去除了貨幣真實性,讓玩家容易滿足且大方花用,也是促進消費的方法。
獎金:一種獎勵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獲得虛擬貨幣的方法,大致可分為有價與無價。當貨幣作為獎勵互動的方法時,則無價給予。舉例來說,在社交網站使用者發表文章、拜訪其他使用者、參與活動多半都可以獲得獎金,獎金的用途則用以交換網站內部的服務;網路遊戲中,錢則是打倒怪獸過關的獎品。當使用者嫌錢賺得不夠快的時候,就出現了以現金購買貨幣的地下交易,甚至有以販售虛擬貨幣/虛擬寶物為生的新興打工族。另一方面,對遊戲公司來說,當遊戲收取月費的型態轉為免費遊戲時,持虛擬貨幣購買虛擬商品的連動機制就成為新生存之道。
匯率:滲入現實世界的第一步 虛擬貨幣從什麼時候開始坐大?當虛擬貨幣需要用現金購買時,就具備了價值基準點。其二,當使用虛擬貨幣的人數增加到一個規模,虛擬貨幣就有了力量。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中國大陸發行量最大的虛擬貨幣Q幣,「在中國,升值最快的不是人民幣,而是被稱為Q幣的虛擬貨幣。」由騰訊公司發行代幣,開始在現實世界流通。報導指出,Q幣開始為較小的遊戲網站接受,並且地下交易普遍,網友能夠將Q幣兌換回人民幣,某些店家也接受玩家以Q幣付費購買實體商品。換言之,本來虛擬貨幣充其量只是貨幣形式的商品,現在虛擬貨幣與真實貨幣對價流通,以準貨幣的姿態滲入市場。
由一家公司發行的虛擬貨幣卻能兌換官方央行發行的人民幣,虛擬貨幣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商品真實化:虛擬世界也有社會問題 在遊戲商精明的設計下,網友為了打造遊戲中代表自己的虛擬角色(Avatar),往往費心裝扮,從髮型、服裝、人物背景等,這些行頭必須透過虛擬貨幣採購。由線上企業推出的虛擬商品,一旦受到玩家喜愛,就會成為虛擬世界的熱門商品。不過,某些熱門物件因為太受歡迎,也會遭到其他玩家線上偷竊、搶奪。台灣目前已有專門偵辦網路犯罪的部門,這顯示出虛擬世界中也有真實的社會問題。
3種企業應用 虛擬貨幣帶來真實財富
美國虛擬線上遊戲《第二人生》幾年下來,已有玩家在虛擬世界中致富;《天堂》的虛擬貨幣也相當搶手,已出現虛擬貨幣的「黑市匯率」。
企業應用1第二人生(Second Life)
林登幣培育出首位虛擬富豪
美國虛擬實境線上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可說是虛擬貨幣真實化的代表作。發行《第二人生》的林登實驗室並非仰賴林登幣賺錢(主要收入來自租借虛擬土地),但非常鼓勵玩家在《第二人生》從事商業活動,因為林登幣與美元在《第二人生》中有官方兌換所LindenX,每日公告匯率(大約是1美金兌換270林登幣)。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曾以封面報導《第二人生》遊戲中誕生的虛擬百萬富豪Anshe Chung,她利用線上買賣土地與經營店面所得,在虛擬世界中致富,如果將她的財富由林登幣兌換成美元,將使她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富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遊戲玩家賺到的錢一點也不假。目前有超過33億林登幣在《第二人生》中流通(換算成美元約1200萬)。
企業應用2線上遊戲類(天堂、仙境傳說)
天幣、R幣早有黑市匯率
《天堂》、《仙境傳說》(RO)等,這類以收取月費為商業模式的網路遊戲,雖然也有發行虛擬貨幣(天幣、R幣),但這些遊戲貨幣僅能從遊戲中獲得,無法以現金購買。玩家只能投注長期的時間與精力打倒怪獸(也就是俗稱的練功),來累積金錢。由於特殊的裝備道具所費不貲,地下交易應運而生。《仙境傳說》中,每個玩家的戶頭最多只能有23億R幣,但裝備在黑市中可喊價到百億,玩家想得到夢寐以求的寶物,又沒有時間練功,只能透過地下交易,因此熱門遊戲的虛擬貨幣,如R幣和天幣早有黑市匯率。對浸淫於遊戲世界的玩家來說,這和出國要將新台幣兌換成美元差不多意思。
企業應用3休閒遊戲類(跑跑卡丁車)
拿Gash買好裝備再上網飆車
目前台灣當紅休閒遊戲當屬賽車遊戲《跑跑卡丁車》,人物設計多元,操作簡單又可免費註冊,一推出就造成轟動。《跑跑卡丁車》中,一如其他免費遊戲,有兩種不同的貨幣流通,其一是過關獎金Lucci,其二是現金購買的Gash。Lucci雖然也可以購買道具,「但真正好的裝備都只能用Gash買到,」一名玩家表示。此外,《跑跑卡丁車》也提供多種裝飾型道具,包含情人節禮盒車、變形金剛的機器人頭罩等,讓玩家蔚為風潮。就連真實商品也虛擬化進入遊戲產業,《跑跑卡丁車》中,有與實車相似度百分百的Mini Cooper待價而沽,顯示虛擬商機潛力無窮。
2個想像 社交網站人氣兌換現金
交友網站、商業論壇這些網站中,也有運用虛擬貨幣成功的例子。其中,去年4月才開站的迷你窩,靠著販賣迷你幣,今年年中已達單月損益兩平。
個案1社交網站類(迷你窩) 結合社交、遊戲道具讓迷你幣詢問度高
去年(2006)4月才開站的台灣遊戲社交網站迷你窩,今年年中已單月損益兩平,就是靠著販售可兌換成虛擬貨幣(迷你幣)的點數。之所以不直接販售虛擬貨幣,乃是網站經營的防弊措施。技術長陳立斌表示,這就像是國家雖然流通貨幣,但內部要儲備黃金的意思。迷你窩的迷你幣,因為平常透過參與活動及發表文章取得,造成網友鑽漏洞發表垃圾文章賺錢的現象。但多了點數與虛擬貨幣的兌換機制,網友循此方式賺到的錢只能在自己的帳戶使用,無法轉讓給其他使用者,也因此防堵了地下交易的機會。社交網站多半從免費註冊開始,衝會員數及流量,等黏度達一定程度時才轉收費。今年4月起迷你窩改採收費機制,會員數不減反增,迄今已達40萬。因其結合遊戲與社交特色,網友有黏性,對遊戲道具付費的接受度也高。
個案2論壇類(聚財網) 社群成員用「聚幣」互通有無
國內知名的財經論壇聚財網中也發行聚幣,聚幣最初用來鼓勵會員互動,發表文章、回覆文章都可以賺到錢,甚至可以替自己的文章訂價錢,讓其他網友購買。由於站長想在論壇嘗試虛擬經濟體概念,網友每月賺得的聚幣,站方還會自動扣稅。聚財網2005年開始收費,聚幣原有的賺錢方式不變,同時提供現金購買(聚財金幣)。由於論壇上股市名人的文章,價碼都要二、三百元,會員對於以現金購買聚幣的接受度頗高。
聚幣除了在論壇內部使用外,站方也將之與真實世界結合。站方的服務項目之一,就是會員可將聚幣當作現金捐款給慈善機構。此外,聚財網也和出版社合作,將論壇上有名的文章集結成書,聚幣則是隨書贈品。書中所附的聚幣帳號,在論壇內也有優惠措施,由此將虛擬世界的影響力擴及實體世界,促進實體商品銷售。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每桶100美元﹖ 只怕不止......

2007年10月31日15:48
油價可能會升至每桶100美元﹖恐怕還遠不止於此呢。在週二舉行的年度能源大會上﹐幾大石油出口國勾勒了石油市場的近期前景﹕日益增長的全球需求以及不斷下降的供應能力將把油價推升至遠高於每桶100美元的水平。這些國家表示﹐石油消費國除了面對石油開採難度越來越大、開採成本越來越高的現實外別無選擇。而石油行業多年來的投資不足更使問題雪上加霜。在這兩大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增原油供應日趨減少的局面還將持續數年﹐而與此同時﹐亞洲、中東和一些工業化國家的能源需求卻在不斷上升。但出席這一會議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兩個成員國的石油部長卻堅持說﹐原油供應量偏少並非目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週二的交易中﹐美國基準原油價格較週一創下的新紀錄有所回落﹐收於每桶90.38美元﹐下跌3.15美元﹐跌幅3.4%。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石油部長稱﹐導致油價自夏初以來躍升近40%的原因是﹐美元的持續疲弱、華爾街普遍存在的投機行為以及全球煉油行業遭遇了產能瓶頸。卡塔爾石油部長阿提亞(Abdullah al-Attiyah)說﹐請不要將油價屢創歷史新高歸咎於產油國。我們已經被指責了50年了。他的話表達了主要產油國的普遍想法。如果油價繼續飆升﹐而石油業管理人士、消費者和政界人士又在試圖相互推卸責任﹐那麼這場有關油價上漲誘因的爭論肯定會變得更加激烈。但今年能源大會上各種相互矛盾的有關油價飆升成因的理論讓人們意識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是多麼困難。曾在沙特阿拉伯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Aramco)任職的石油諮詢師胡賽尼(Sadad I. Al-Husseini)對世界石油前景的判斷特別令人心驚。他說﹐主要石油生產國“虛報”了3,000億桶石油儲量。這些紙面上的儲量難以精確計算、無法一探究竟﹐也無法實際開採。胡賽尼說﹐中東地區的石油開採有很多是在成熟的儲油帶進行的﹐而波斯灣地區的大油田有41%已經枯竭。他認為﹐由於眾多油氣田已進入開採的成熟期﹐全球的油氣生產能力已很有限﹐產量將進入一個長達15年的停滯期。胡賽尼預計﹐全球原油日需求量每增加100萬桶﹐由此加劇的原油供應短缺就將使油價再上漲12美元。目前的全球原油日需求量約為8,500萬桶﹐比1999年時高了1,000萬桶。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新任總幹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說﹐他認為全球的原油富餘生產能力近期內不大可能有顯著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有很多石油蘊藏量豐富的國家繼續對外部投資者持回避態度。田中伸男說﹐國際能源署認為﹐儘管油價已處於高位﹐但從2009年起石油市場供應緊張狀況還將加劇﹐原因是新增加的原油生產能力低於現有油田減少的生產能力。雖然國際能源署的分析師們堅持說﹐在2030年之前全球的石油需求有充足的資源保障﹐但田中伸男卻表示﹐是否能有足夠多的投資、足夠數量的熟練工人以及足夠的技術手段將石油資源“及時”開採出來就不敢保證了。石油服務公司Schlumberger Ltd.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安德魯•古爾德(Andrew Gould)也有同樣的憂慮。他指出﹐目前開採的油田中有70%投產已超過30年。古爾德說﹐2003年以來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增加的量大約相當於北海地區和墨西哥這世界兩大原油供應地每天的石油產量。古爾德在年度能源大會上表示﹐石油業自身應付不了原油需求量如此迅猛的增長。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目前佔世界總產量的40%。但預計這一比例未來幾年還會增加﹐因為墨西哥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將出現下降。作為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希望在未來10年中能大幅增加石油產量。而面對即將突破每桶100美元的油價﹐歐佩克官員們不得不忙著為自己洗刷責任。擔任歐佩克輪值主席的阿聯酋石油部長哈姆利(Mohamed bin Dhaen Al Hamli)說﹐石油市場正日益被歐佩克無法控制的因素、地緣政治事件以及金融投資者日益增大的影響力所驅動。他說﹐油價目前仍“遠低於”1980年春創下的每桶101美元(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歷史最高水平﹐之前發生的1979年伊朗革命給石油市場造成極大震撼。卡塔爾石油部長阿提亞則指出﹐黃金價格也在直線上揚。他質問道﹕“為什麼人們只關注石油卻對黃金視而不見﹖”阿提亞隨後又表示﹐他對人們將油價上漲歸咎於歐佩克的做法已經“受夠了”。這兩位石油部長都說﹐歐佩克在下月於沙特舉行的成員國首腦會議上將不會正式討論是否增加石油供應的問題。歐佩克上個月曾決定從11月1日起將日產量增加約50萬桶。美國能源部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高級官員蓋伊•卡魯索(Guy Caruso)不同意歐佩克所謂供應問題並非當務之急的說法。他說﹐展望來年﹐我們認為市場仍然需要更多的石油供應。卡魯索認為﹐問題在於市場缺乏富餘產能和富餘庫存等緩衝因素。他說﹕我們的庫存相對較低且還在不斷下降﹐煉油行業的原油需求難以得到滿足。Neil King Jr. / Guy Chazan
http://chinese.wsj.com/big5/20071031/ecb154705.asp?source=email

堅守學術工作 提出價值方向--江宜樺專訪

江宜樺 教授
現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台灣大學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學歷: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經歷:英國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訪問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客座教授著作:《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1998)   《自由民主的理路》(2001)   《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2003)   《社會科學通論》(與林建甫等合著)(2004)信箱: jiang@ntu.edu.tw
堅守學術工作 提出價值方向--江宜樺專訪
專研西方政治哲學與民主理論的江宜樺,在台大政治系任教的十餘年裡,常和學生聊起在美國的留學生涯,他說,在美國的生活經驗對他是很大衝擊,其中對種族衝突印象特別深刻。江宜樺說,1990年代初期洛杉璣發生種族暴動時,讓他第一次對美國社會感到悲哀,發現原來美國社會隱藏的黑白不平等問題是如此巨大,可能要上百年才能弭平。
從美國的種族問題反省台灣社會,江宜樺認為,「台灣的族群問題是建構出來的問題」。他認為,嚴格來說,在所謂的四大族群中,原漢衝突是比較真實的存在,其他族群是有差異,但談不上族群面向的衝突,台灣自從將人群界定為四大族群後,慢慢變成族群問題。江宜樺說,族群的概念是198O年代中期以後才出現,以前只說省籍,其實也只是省籍的差異造成一些摩擦、不瞭解和歧視,當用理論的字眼把它定義為是族群衝突,慢慢被理解為是族群衝突,隨後又有大量文獻複製,如今難以改變這種說法。至於要如何扭轉這種現象,對江宜樺這些理論工作者來說是一大挑戰。
非常關心政治事務的江宜樺,自小關心眾人之事,國小時期他當過班長、學藝股長、模範生和司儀等,是校園內的公眾型人物,對身邊事務相當熱心。升上建中時,他和多數學生一樣選擇了自然組。高二唸了一學期後,他強烈感覺到不太喜歡自然組的科目,反而對社會組的科目特別有興趣,尤其是歷史,因此有了轉組的念頭,在老師幫忙和家人溝通後,成功說服他們讓他轉到社會組。
這時他也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並向家人坦承對政治有興趣,這對不碰政治的父母來說,著實是嚇了一跳,對其未來不免有些擔憂。江宜樺說,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因為過去看書時,內容多是救國救民的道理,這些價值經過內化後就想要加以實踐,對熱血澎湃的高中生來說,唸政治可能是最直接的方式,透過參與政治救國救民,但當時他對政治一點都不瞭解。
在填寫大學志願時,第一志願是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除了因為它是政治系中分數最高的組別,另一原因是在高二升高三時,發生中美斷交事件,看到國家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狀態,讓他受到相當衝擊,江宜樺說,「當時並不恐慌,甚至更堅定國家需要有人奉獻」。所以他選擇了國關組,對他來說,這也是個充滿理想的開始。
進入台大後不久,發生了美麗島事件,讓江宜樺有更多機會瞭解中華民國的政治到底是怎麼回事,也發現這個威權體制的各種問題,越來越瞭解政治的現實,對政治的感覺越來越真實,很快就擺脫了以前那種救國救民的單純想法。
從大一到大二這歷程,除了唸書也參與各種活動,他認識到國民黨威權政治在校園的運作,從而感到忿怒與想要加以抵抗,這時對政治的實際操作也有了相當深刻體會。他發現從事政治活動的人,普遍具有一些特質,除少數是有理想和純樸的人,大部分都會耍手段和計算謀略,會想要利用別人獲取自己晉升的最大機會,這不僅出現在當時國民黨所培育的人身上,參與黨外運動的學生也有這樣的情形,把參與政治當作累積未來的機會。江宜樺說,當各方勢力在對抗時,為了嬴得戰鬥,很多人不會堅持正當手段,而是耍些小手段打擊對方和達到目的,這一點讓他的道德感不安,實在無法容忍這些人和行為,因為發現自己無法在道德上做妥協,開始清楚現實的政治事務可能不適合自己。升上大二後,他開始轉向觀察、分析與理解政治。
江宜樺說,在高中時期有件事讓他印象深刻,有一次他和幾個學長討論有關行動的問題,一個學長告訴他,真正進行活動的時候是不容許多思考的,不然會使自己變得遊移不定,當時他對這問題想了很久,堅持自己要把事情搞清楚才會加以行動。
在這事情上他清楚瞭解自己個性,是理論取向大於行動取向,太在意要把事情觀察和分析清楚,不想要妥協自己在智性上的深度和壓抑好奇心。所以他花更多時間唸書和思考,後來發現自己越來越愛唸書,而這是個沒完沒了的過程,從中獲取很多快樂,也無法自拔,所以到了大三時,他就大致知道自己會是個政治理論工作者。這些年來他雖未直接參政,但從未厭倦與討厭政治,也關心台灣的政治發展,不過,他把自己定位為理論工作者和提出價值、方向的人,不是為理想付諸行動和戰鬥的人。
不過有一段時間不太能接受理論工作也是一種社會實踐的說法,尤其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他的論文主題是政治理論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思想,對漢娜鄂蘭來說,沉思和理論的生活,不同於行動的生活,在西方傳統中理論與實踐有清楚分野,不能加以混淆。
但最近這幾年慢慢能接受從事理論工作也是一種社會實踐,因為他開始認知到這是不同傳統中,對學術與實踐出現的不同詮釋。在中華文化傳統中,論語中所說的「學而優則仕」,這裡的「學」是會用之學,講究實用,因為中國沒有純粹思辯的傳統,所以「學」是一種實踐之道,中國的學術不是西方所說的學術,它和實踐分不開。因此,他認為在學校從事社會科學的教學,其實也具有政治意涵,也算是參與政治和貢獻某種實踐。
對於現代的大學生,雖然許多人認為現代學生不如以前,江宜樺則認為要從不同面向看他們,不能完全否定現在的年輕人,譬如他們更敢於表達自己、有更寬廣的視野和外語能力也較好。但現在學生不夠認真,對很多事情都不當一回事,這可能是致命傷,可能是未來社會能量受限的重要因素。
他認為,所謂傳統好學生一直都存在,但同儕環境無法激發他們的潛能,甚至讓他們不斷收斂,沒有志氣要去做有理想性的事。因為現代學生對公共事務冷漠,很多人的能量被掩蓋,在政治領域上很難出現集體的改革氛圍。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二二八必看的三部作品……大眾時代推薦

作者.陳其育 2007-02-27
每年到了二二八總讓人沉重與不耐,政客在這時總格外活絡,以還原歷史之名行鬥爭之實,再藉此擴大政治利益,碰上今年是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有心人士蠢蠢欲動,一件歷史悲劇竟然可以在操弄之下紀念一整年。
歷史可以能原諒,但不能被忘,政客大炒二二八之際,「大眾時代」有自己的態度,我們要向網友推薦三部關於二二八的作品,我們不願撩撥省籍、鼓動仇恨,我們想做的只是靜下來從更多的角度了解二二八。
建議網友從《激動一九四五》看起,一九四五年是台灣歷史巨變的一年,年頭日本還在徵兵,美軍也不時空襲,年尾因為兩顆原子彈,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在這一年中華民國國旗是暢銷商品,銷售盛況不輸王建民公仔,當時會北京語比會英語吃香,人人搶著學北京話,會北京話不用怕餓死。
一九四五年,台灣人期待著新時代來臨,連酒家廣告都打著慶祝台灣光復因此擴大招募舞女,何以兩年之後,會發生震驚全台的二二八事件?很多研究指向自光復後台灣人對祖國期待有很大的落差,但在當時的台灣人記憶又是如何?「激動一九四五」訪問許多知識份子對一九五四年的記憶,側寫那個激動的年代。
接著介紹《還原二二八》紀錄片加口述歷史書籍,由楊渡擔任總策畫,名導演候孝賢擔任顧問,紀錄片訪問二二八最後一場戰役的游擊隊長陳明忠談論參加二七部隊的出生入死的情況,這個老革命者談起當年和國軍打戰時依然意氣風發,帥勁不輸切.格瓦拉。另外也訪問當時在「中外日報」擔任記者的周青,他平時喜歡泡在熱鬧的延平北路天馬茶房,就像時下的年輕人喜歡泡在星巴克和人打屁一樣,二二八爆發當時,他在第一現場,目賭緝菸、抗議隊伍,以及行政長官公署樓上機槍掃射的場景。
在《還原二二八》中你還可以看到有別於「二二八是外省人殺害本省人」的刻板印象,台中和台南麻豆有一群本省學生保護他們的外省老師,最後這些外省老師也救了學生。此外,《還原二二八》也和時間拔河,在作品完成後,經歷二二八鎮壓的左翼成員吳克泰過世了,《還原二二八》不僅紀錄了時代的故事,也紀錄了生命。
最後介紹《尋找二二八的沈默母親......林江邁》紀錄片,這是一部安靜的紀錄片,是個在大歷史中小人物的故事,而這個小人物偶然的成為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賣菸婦人林江邁。
二二八至今六十年了,即使在政黨輪替後,林江邁的名字依然出現在歷史教科書裡,但大家對她的認識不多,她僅僅是個二二八的印記,沒有個人的生命。「尋找二二八的沈默母親」訪談林江邁的家人,經由林江邁的女兒林明珠追憶母親,然而不幸的,這部紀錄片發表後,某些人卻指控林明珠事發當時不在場,也指控林明珠將二二八的衝突點歸因於語言隔閡,扭曲史實,因而要求林明珠,然指控者卻未提出有力的證據,徒增一場無意義的爭論。

【公益】用「i'm」別忘Who I am

MSN的用戶最近是否注意到有些朋友的名稱前多了一個「i'm」的小圖檔?
這是微軟推廣新版即時通訊軟體的公益行銷計畫,使用者只要在暱稱掛上「i'm」圖示,並指定捐款的公益單位,微軟將依使用數、時間,每個公益團每年最少捐贈10萬美金,最高則無上限,「i'm」推出後獲得廣泛迴響,許多人趨之若鶩,但目前僅限美國地區。
「i'm」問世後,網友爭相討論,有人批評這是微軟為了提高msn市佔率的手段,目的是要擺脫競爭對手,也有人認為,這是在幫微軟賺錢,還可以幫微軟減稅,不過也有支持者認為,即使是微軟的行銷手法也沒關係,反正聊MSN還可以做公益,何樂而不為?
純以行銷來論,微軟「i'm」計畫是項具有效果的行銷,它成功操作網路「串聯」特性,由使用者自行串聯,達到宣傳效果,而且因為要在MSN加「i'm」圖檔必須更新版本,微軟以公益的感性素求,激發使用者更新軟體的需求,雖然目前尚難以驗證「i'm」可以增加市佔率,但可肯定的,必然會提高使用者的認同度,有助MSN鞏固即使通訊軟體的龍頭地位。
「i'm」引來批評多半針對企業介入公益而來,然而「公益行銷」是近年企業普遍採用的行銷方式,若操作得當,往往比商業廣告更具效果,批評者認為,企業做公益的目的是為了行銷,將扭曲公益的意義。然而在商言商者,知名的策略大師麥克‧波頓他點出公益行銷的本質「就是行銷,而非公益」。以企業的角度,若沒有行銷效果,就不值得公益,因此企業是從投資效益來思考「公益行銷」,反對者則堅守公益的道德界線,公益就是公益,不容別有居心。
「公益」和「行銷」並非零和,921地震後,台灣經濟景氣下滑,許多公益團體都募不到捐款,凸顯即使以價值為號召的公益團體也無法自外於經濟體系的現實面。公益團體歡迎也需要企業捐款,過去企業捐款是為了避稅,但在更加競爭的時代,企業需要有更高附加價值的公益行銷效益,行銷手法愈日積極、創新,好比ING的路跑、NIkE 5KM路跑等等,公益與企界的界線其實逐漸模糊。公益團體和企業魚幫水,水幫魚,前者可獲得資源挹注,同時開擴其他潛在支持者,後者建立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連帶帶動銷售。
但「公益行銷」完美無瑕嗎?未必!即使微軟「i'm」有能力提供無上限的捐款,但微軟所選擇的捐贈團體卻可能有所限制,姑且不論數量、區域的限制,單就公益團體的類型,「i'm」就可能預設了立場,我們假設抗議因軟體升級造成電腦廢棄物的團體不會在「i'm」的捐助名單;宣揚兒童應少用電腦多接近自然的團體,可能也很難獲得微軟青睞;鼓吹軟體價格平民化,甚至主張自由軟體的團體更不可能成為微軟「i'm」計畫的座上賓。
因此作為一個參與公益行銷計畫的行動者,除了有助人行善的動機意識之外,恐怕還需要更深刻體認企業介入公益行銷絕對有其界線,你無法期待企業犧牲自身利益成全公益,企業在選擇公益行銷對象時,也勢必偏向符合自身利益的公益團體,畢竟企業的本質不是天使,而是獲利。
不必因為打著「公益行銷」名號的企業並非天使而沮喪、卻步,雖然企業的目就是獲利,公益行銷的本質也是行銷,然而你我的消費行動卻可能迫使企業往良善的方向移動,但前提是我們要對企業行使投票權及監督權。
使用msn、或參加「i'm」計畫的每個人都是微軟的消費者,因為我們的消費,讓微軟得以生存,微軟為了生存必須獲得我們的認同,所以「i'm」計畫是對於我們的承諾,而非微軟對世人行使的恩惠,我們有權要求微軟將「i'm」計畫做得更好,也有權監督「i'm」計畫的資金使用、分配情況,當然也有權評估因「i'm」受惠的公益團體的績效。
記住,是我們讓MSN跟著我們說「i'm」,權利在你我手上,即使面對如微軟這樣的企業,也不要忘記。

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格瓦拉

唐曙/口述
黃國治、朱政騏/採訪
朱政騏/整理
■ 誰是格瓦拉?
今天要來談格瓦拉,首先要注意到格瓦拉有很多當代形象,經過層層轉譯早已遠離真正的格瓦拉,甚至與之對立。
關於格瓦拉的研究之所以至今一直沒辦法賦予他一個比較持平的形象,有個關鍵的原因在於卡斯楚。畢竟他跟格瓦拉如此親近,我相信他也掌握了相當多的資料,但可能基於政治上的考量,在他有生之年都不會公佈。另一個原因是歐美統治者與媒體針對格瓦拉所發動的國際謠言運動。他們利用各種機會造謠,比如說格瓦拉跟卡斯楚路線不同所以才離開古巴,說他不要物質刺激,說他在中蘇論戰中支持中國,說他在非洲死了,說他潛回古巴企圖推翻卡斯楚,說他去玻利維亞卡斯楚並不支持,等等。在格瓦拉死後,這種謠言運動還在持續,這甚至還弔詭地使格瓦拉的形象變成一個反對一切的人,以至今天各種運動訴求全都可以拿格瓦拉來用。
我看過一篇文章,認為格瓦拉作為一個符號,第一重意義是「革命家」,參與革命,在各地推展革命運動;第二重意義則是從他被殺開始,因為有一系列照片流出來,其中幾張最有名、廣為流傳的照片,呈現的形象很類似耶穌受難畫,於是格瓦拉從此變為一位「殉道者」或「受難者」;再之後他的這些形象又被一些普普藝術挪用為創作的材料,大量複製,至此,格瓦拉已遠離革命,對資本主義不再具有威脅,可以製造成商標,隨意印在衣服、商品上,而買商品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誰。
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流行,跟那些衣服上有格瓦拉的人講格瓦拉是誰,但我們不應該僅僅還原格瓦拉的「形象」,更應該還原格瓦拉的「思想」;格瓦拉不應該只是一面旗幟、一面雕像,更不該只是一首歌曲或口號,格瓦拉是個有思想、有行動的人,他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到今天都還很值得我們去面對、去思考、去實踐。我們應該回到他運動思想的實際內容,格瓦拉才能重新被提煉出來。
格瓦拉的政治啟蒙很早。在他9歲的時候發生了西班牙內戰,他的叔叔去西班牙採訪,寫回來許多信,記錄了西班牙內戰的情況,格瓦拉的母親要格瓦拉把信唸出來給全家人聽,這成了他的政治啟蒙。此外,他母親是一個積極參與左翼運動的人,對他也有很大影響。他中學時就開始讀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對馬克思主義非常熟悉。但他一直是一個實踐者,他的著作都是在戰鬥的間隙或工作中的一些小空檔寫成的,例如他有一篇重要的文章叫〈古巴的社會主義與人〉,是在探討「新人」的概念,那是在他前往參加聯合國大會的飛機上寫成的。正因為他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作,留下許多隻字片語,所以也保留了很多詮釋空間。
■ 古巴經濟論戰與新人思想
1962年,古巴內部發生了經濟政策論戰,這是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即「如何完成工業化」。但是這個論戰後來被窄化為要不要透過物質刺激?還是只靠人的精神就能完成工業化?這是法國媒體刻意宣傳的窄化,甚至蘇聯也有一些人站出來批評格瓦拉是唯心主義,指稱他只相信人的精神而不藉由物質刺激就想完成工業化,這都是抽離具體歷史脈絡的批評。其實格瓦拉不反對物質刺激,也承認物質刺激是重要的動力,但他更認為參與在革命中的人,經歷革命的過程,比較具有成為「新人」的可能。因此,該對這些新人們加強教育,讓他們在社會主義國家中能夠發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來建設國家。古巴是一個在經濟封鎖之下,只有靠外援,而且外援也是有條件、不可靠的情況下,即使革命後將許多方面國有化,也仍百廢待舉,需要積極建設。建設的過程非常艱難,而他也知道大家經過幾年的革命,農民要求土地改革、工人要求國有化後薪資提高,這些問題一定要面對,但同時人也要改變,必須挺得住各種困難,真正的爭論在此,而非簡化為要不要物質刺激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格瓦拉主持古巴經濟,要考量的問題非常複雜,特別是他在經濟論戰之前去了一趟中國,與周恩來討論有關貿易的問題。當時周恩來同意無償援助古巴1,200萬英鎊的貿易項目,能還就還,不能還中國也不急著要古巴還債。顯然格瓦拉感受到中國無償援助的情誼,也表示古巴工人的薪資比中國工人還高,要是援助古巴對中國造成困難,也可以不必援助。與此相比,當初1959年的時候,蘇聯曾經提供1億美元的貸款給古巴,好像非常友好,但貸款不是無償的,利息要照付,尤其蘇聯藉此介入古巴內政,在導彈危機之後更清楚看到蘇聯的援助是有條件的。蘇聯的有償和中國的無償在格瓦拉心中形成對比(不過我們也要考慮那是1億美元和1,200萬英鎊的差別)。格瓦拉認為重要的是作為社會主義新人的道德態度,不在於錢多錢少,主要是不該將援助變成一種按斤論兩的買賣,他非常遺憾看到蘇聯竟是如此。
其實格瓦拉在參與這個論戰時的心情是痛苦的,他不只是在討論經濟問題,而是考慮到蘇聯從導彈危機後就已經介入古巴,左右古巴未來經濟發展藍圖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在思考古巴是要自己發展?還是要靠這個越來越不可信賴的蘇聯來發展?
在1962年那場論戰之後,格瓦拉的路線得到卡斯楚的支持,之後一直到1964年古巴的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外國的媒體藉機再次宣傳古巴經濟的問題就是因為實行了格瓦拉的政策,不重視物質刺激等等。這些宣傳製造了一種印象,就是格瓦拉提出的經濟路線造成古巴內部的爭論,而且經濟又搞不好,引起很多不滿、混亂,所以不得不離開古巴。但正如這些批評者所言,經濟需要靠物質條件,古巴是在經濟被封鎖的情況下,又遭受帝國主義的壓迫,不斷的侵略、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國家的經濟都會出問題。我們如果忽略這些帝國主義的因素,而硬要說成是格瓦拉一手造成的結果,我認為是不公平的。當然,跟一些經濟學家比起來,格瓦拉確實不懂經濟,可能需要一些「在職訓練」,但是他的信念不是那麼簡單,我們應當盡量回到他們當時爭論的內容,才能比較公允的來看格瓦拉的經濟思想。不過他在位的時間太短,很多經濟思想還沒辦法展開。
至於所謂「新人」的思想,他在〈古巴的社會主義與人〉裡面提到革命的推動不僅在於物質基礎,資本主義社會除了有剝削之外,也造成人的異化,拖延了革命的發展。因此革命本身也在於消除異化,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之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創造新人,那是具有無私、道德高尚、為眾人服務等特質的人,這樣才有助於社會主義的發展。這還牽涉到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的問題,也就是經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後,人們是不是就自動會按需分配呢?當然不會!格瓦拉的想法應該是認為社會主義可以鍛鍊新的人,這種新人的特質有利於之後的按需分配。正因為有這種思路,所以他認為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政權,一定要無時無刻把這樣的改造放在心上。現在有人批評格瓦拉的新人太過理想化,但他其實正因為知道如此,所以努力想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將過去囿於資本主義社會性質而沒有辦法達成的事情,好好把握契機去完成。也有人批評他說只在乎集體,忽略個人,他在文章裡就指出這種說法是錯的,社會主義正是在乎個人,而且積極的發展個人,依靠這些積極發展的個人來建成社會主義。當然,古巴的現實條件使他的言論看似理想空談,但是在思想上,我認為所有社會主義者都應該放在心上。
■ 拉美大陸革命與「革命月台」
1962年發生了導彈危機,前一年則有豬灣事件。當時,格瓦拉發覺蘇聯與美國交換條件,卻出賣了古巴,甚至後來美蘇聯手訛詐古巴。因此,格瓦拉雖然在導彈危機期間說過:「如果要犧牲全古巴的人而喚起全球革命,那也是值得的!」這是格瓦拉的「犧牲配額」理論,這裡先不談。不過即使他本來有這麼大的決心,但還是感覺自己被出賣了,這使他和卡斯楚都意識到:古巴要生存,必須要先發展,也就是要在拉美發動游擊戰。換言之,在戰略上他是要保衛古巴;在戰術上就是在拉美大陸發動游擊戰。
由於當時格瓦拉還是古巴的工業部長兼央行行長,不能離開,所以他先從各地找很多人來訓練,輸出到阿根廷和拉美各地,其中比較成功的一支就是尼加拉瓜的桑定解放陣線。後來格瓦拉到玻利維亞,國際上很多謠言說他之所以會離開古巴,然後最後死在玻利維亞,就是因為卡斯楚不支持他。不過卡斯楚在格瓦拉死後20年才公佈了一批照片,就是他們兩人的合照,而且格瓦拉那時已經易容過的,頭髮理成禿頭、戴著寬邊眼鏡,意思就是卡斯楚知道,而且支持格瓦拉前往玻利維亞。
1960年蘇聯開始批評中國,而且逼各國表態,要求選邊站。那時古巴社會主義統一黨還保持中立,格瓦拉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到了中國。他與毛澤東見面就談到游擊戰,毛復誦了格瓦拉的三點結論:第一,人民的力量可以戰勝軍隊、反動派;第二,不需要等到有利於革命的時機來到,游擊戰本身就可以創造條件;第三,在拉美,革命真正的力量來自農民。然後毛表示很同意他的看法,特別是其中第一和第三點,獨獨跳過第二點,有所保留。畢竟毛是從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開始打游擊,之後到論持久戰、運動戰,到人民戰爭,毛的游擊戰理論是全面發展的。這當然是因為中國幅員廣闊,抗戰時間很長,政治勢力非常複雜,戰術、戰略的變化不同等等,所以毛可以全面發展自己的游擊理論,而格瓦拉沒有這樣的機會,他打了2年就解放古巴。不過縱有侷限,但格瓦拉還是預見到古巴的生存必須奠基在拉丁美洲大陸所進行的革命。我認為格瓦拉如果沒有死,那麼他也許會在推動拉丁美洲大陸革命的經驗中,對游擊戰有更深刻的體會。
格瓦拉死後他身邊的戰士帕皮用很短的文字記錄了他們在玻利維亞那段時間的經歷,裡面談到格瓦拉當時在玻利維亞提出的兩個重要概念,其中之一就是「革命月台」。格瓦拉認為必須在拉美大陸上尋找一個中心點,作為革命月台將革命輸出到各地。所以他選擇玻利維亞是有原因的,一是1964年之後美國支持的將領取得政權,而且還進行一系列的鎮壓,他覺得那裡有革命的條件,才選擇了玻利維亞南部的尼阿卡瓦蘇;二是那裡是南美洲的中心點,可以將革命輸出到各國,並與當時北部的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革命聯成一片。
對於格瓦拉在玻利維亞搞游擊常有幾種批評,主要是說他身為一個外國人到那裡去訓練自己的部隊,侵略其他國家,還把所謂的「革命」輸出,這是違反了當地人民反抗力量的自主性。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污衊格瓦拉,因為他是要建立一個「游擊訓練中心」,各地都可以派人來接受訓練,然後再回到各地去進行游擊。這個訓練中心唯一的問題是,如何與尼阿卡瓦蘇當地人民協同?這遷涉到領導權的問題,也就是誰掌握軍事領導權?誰掌握政治領導權?這個問題並沒有解決。
格瓦拉曾經很誠懇的與當時玻共總書記蒙赫(Mario Monje)討論,同意政治領導權交給蒙赫,軍事領導權由格瓦拉負責,也就是等於同意讓玻共來指導格瓦拉打仗。但是蒙赫拒絕了,格瓦拉沒有記錄下當時他們談話的情形,反而是蒙赫在1968年之後寫了很多為自己辯解的文章。我們想想當時格瓦拉是在深山裡作戰,忍受著饑餓、困苦,以及部隊的轉進,而蒙赫卻在城市裡好整以暇的寫長篇大論來批評格瓦拉。不過從他的批評和辯解之中,我們也看見了格瓦拉「革命月台」的想法,也反映出他對政治領導權與軍事領導權的想法。
蒙赫不同意與格瓦拉分享領導權,哪怕是格瓦拉負責打仗,而由他來指導格瓦拉如何打仗。蒙赫所持的理由是自己身為玻利維亞人,而格瓦拉是外國人,其實這種想法是違背了從玻利瓦爾(Bolivar)以降,打算建立拉丁美洲共和國的思想傳統(玻利瓦爾的理想是因為他的部屬受到美國慫恿等因素,四分五裂,最後無法實現)。但蒙赫卻據此酸溜溜的說:每個地方、國家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等等,外人隨便介入,這對拉美左翼運動者來說是個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僅玻利瓦爾如此,荷西‧馬蒂(José Marti)亦然,都將拉美視為一體,要成為一個統一大陸。因此,以今天那種主權獨立不可侵犯,各地文化不同等等去指責格瓦拉是非常沒有道理的。蒙赫不支持格瓦拉,使得格瓦拉在玻國得不到當地人民支持,成為他最後失敗的原因。格瓦拉自己很清楚,游擊戰一旦發動就一定要跟人民結合,所以他自己也很焦慮,每天在山裡越爬越高,在日記裡寫著自己走過哪些地區。他想把安地斯山區走遍,建立幾個營地,然後要往艱難的地方挺進,因為艱難的地區對正規軍不利卻有利於游擊。他每天都在準備,我覺得他的想法應該是認為即使現在蒙赫不支持,他也可以像當年古巴革命一樣,最後終究可以得到城市民眾的支持。所以格瓦拉想的是發展的東西,他正在做準備,只是後來被殺來不及去做,那些只是過程,現在卻經常被當成結論一樣去批評格瓦拉脫離群眾等等,我覺得這也太小看他了。
而且革命月台在格瓦拉死後我認為仍然發揮作用,要不然卡斯楚為什麼可以影響委內瑞拉軍方不能處決查維茲?卡斯楚自己的文章裡透露,他曾警告委內瑞拉軍方不能處決查維茲,否則古巴將採取必要的行動。他講出這樣的話,而且可以影響委內瑞拉的軍方,可見確有影響的實力。
■ 武裝鬥爭的必要性
現在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格瓦拉好戰,只喜歡打仗,在和平時期幹不了正事。不過,如果回到1960年代,當時中蘇論戰的時候就有個重要的主題是所謂「世界和平」,也就是針對蘇聯當時的「三和」政策──和平競賽、和平過渡、和平共存。1960年正好也是列寧誕生90週年,中國發行了三篇文章,後來集結成小冊子《列寧主義萬歲》,其中三個主要觀點:建設社會主義、世界和平,以及團結全世界的友好政黨。不過毛的世界和平與赫魯雪夫那種就地和解妥協的世界和平不同,毛認為:我們熱愛世界和平,所以要找出是誰在破壞世界和平?那就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毛澤東也是贊成和平,因為他知道如果能爭取多一點和平共存的時間,我們就有多一點時間建設國家,也就越有實力得以自主。問題是,帝國主義者也知道你的想法,所以他不會這樣對待你,不會與你和平共存讓你有時間建設、壯大。
毛澤東講這些話是有道理的。1960年盧蒙巴(Patrice Lumumba)在6月贏得總統大選,宣佈剛果民主共和國成立,卻在9月就被莫博托(Mobutu Sese Seko)等人逮捕,交給沖伯(Moise Tshombe)關了5個月之後就被處死了。因此,1960年代是籠罩在盧蒙巴被殺的氛圍之中,當時盧甚至沒有自己的軍隊,必須請聯合國維和部隊協助,結果聯合國部隊進來反而要求盧將僅存的軍隊繳械,但並沒有將沖伯和比利時的軍隊繳械,所以後來他的軍事司令莫博托政變就把他逮捕。
這些事情說明了一件事:帝國主義是侵略者,你沒有武力的話就只有被殺的份,而且就算你找聯合國,聯合國還進來當幫兇。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看待和平?在那種氛圍下,要大家就地達到世界和平是荒謬的。在1961年,有15個非洲國家宣佈獨立,而帝國主義就是要透過盧蒙巴事件來控制這些獨立。當時法農寫了《全世界受苦的人》(Wretched of the Earth),他提到這15個國家宣佈獨立了,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盧蒙巴事件,所以民族解放運動一定要在統一的非洲大陸來進行,甚至要運用暴力。我們看到蘇聯的路線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他想要當下立刻的和平,但世界各地的解放運動卻正需要運用暴力來抵抗帝國主義侵略與剝削。
當時全世界的氛圍是,包括拉美、非洲、亞洲的游擊戰都遍地烽火,包括法農(Frantz Fanon)、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胡志明等人都主張武裝革命,對抗帝國主義。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批評格瓦拉好戰,顯然是搞錯了對象,沒有看到引起戰爭的真正原因,也不能理解在當時武裝鬥爭其實是很普遍的想法。
還有人說格瓦拉之死代表了武裝鬥爭的失敗,這也不合當時歷史脈絡。從1964年格瓦拉去非洲開始,美國對越戰也開始升級,然後1968年(格瓦拉死後1年)武元甲發動春節攻勢,挺進南越,造成很強的震撼。就在春節攻勢之後,約旦的阿拉法特也與以色列軍隊在約旦的卡拉瑪發生激烈的對抗,而且獲得勝利,之後才會有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這些事情都發生在1960年代後半,當時根本不會有人認為格瓦拉的死代表游擊戰的失敗。就連1968年法國的學生運動要求戴高樂下台時,群眾跑步進入總統府前廣場,口號就是:Ho Ho 胡志明!Hey Hey 格瓦拉!因此,至少當時沒有人敢輕易的說格瓦拉是失敗的,客觀上他的死亡被更有效的運用在運動上,後續更有非常多游擊戰局部的勝利或階段性的勝利來證明他是有意義的。
即便是今天,帝國主義空前強大,格瓦拉關於必須進行武裝鬥爭的命題依然是有效的。比如現在拉丁美洲查維茲號稱全面左翼化,以廉價的石油來跟其他國家分享等等,他企圖以這樣的方式重新連結拉美,公開對抗帝國主義。可是不要忘記,查維茲在2002年政變時,雖然他是總統,雖然他以前是個軍官,但當政時卻沒有掌握軍隊,結果被軍隊抓起來;軍方甚至在還沒有抓到查維茲時就用錄影帶宣稱已經把他逮捕、推翻了。因此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我們沒有掌握軍事力量,如何繼續維持執政呢?再論玻利維亞的總統莫拉萊斯(Juan Evo Morales Ayma),他當上總統之後想把天然氣國有化,但美國就派軍隊進駐它的鄰國巴拉圭,意思很清楚,就是警告莫拉萊斯如果真幹了,美軍就會進去干涉了。儘管莫拉萊斯曾在2003年發動過「黑色十月」,成功的阻止了天然氣上船運到美國跨國公司,但是畢竟運動可以因為很多複雜的因素而成功,美國也沒有真的怎麼樣,不過莫拉萊斯還是要考慮成功之後如何維持下去,美國部隊會不會打進來的問題。因此,拉丁美洲至今仍適用格瓦拉的命題,也就是:該建立什麼樣的武裝力量才能夠保有革命成功的果實?這是格瓦拉留給拉丁美洲重要的遺產,是任何一位左翼政治人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 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新人」
依據格瓦拉的理論,在資本主義之下不可能產生新人,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我想只有努力保持如格瓦拉一般的高度自覺。當我這麼講時,意味著我們要恪遵身先士卒、勇於犧牲、不怕困難,以及堅持到最後等抽象的原則。具體的說,格瓦拉身為一個氣喘患者,卻總是在行軍時背著最重的背包,絕不偷懶。我要說的是,格瓦拉在玻利維亞也不是身處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個惡戰叢林,但他在那種惡劣的條件下仍發揮高度自覺。可能有人會說這樣很矯情,但要是他不從此時此刻身先士卒的示範,在游擊戰那樣非常艱難的環境中,如何讓人家相信、追隨他?格瓦拉的戰士們都是社會主義者,下了很大的決心才追隨他去非洲打游擊,但是惡劣的環境會讓人畏戰、倦戰,如果格瓦拉沒有身先士卒,根本沒辦法維持下去。因此,我們同樣也要考驗自己有多少的新人成份,不能因為投入某些比較熱門的議題,在媒體、官方的渲染下很快獲得英雄的光環,就以為自己是格瓦拉。其實恰好相反,我們該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在沒沒無聞的艱苦環境下奮鬥,在那種時候,才是真正檢驗我們自己有多少新人的成份,能做到格瓦拉的幾成。

切‧格瓦拉:典範的力量

2007年11月14日 in 人物 by 林深靖

1967年10月18日,古巴人民聚集在哈瓦那的革命廣場,追悼在游擊戰中犧牲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1967)。當時擔任革命政府總理的卡斯楚發表了一篇情深義重的悼文,將他的革命伙伴「切」 與 19 世紀帶領古巴獨立運動的詩人英雄何塞‧馬蒂(José Marti, 1853-1895)相比擬。當年馬蒂看到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雖已獲得獨立主權的地位,人民卻並沒有從殖民經濟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他提出一個鮮明的主張: 「政治自由只有伴之以經濟獨立才是可能的。」

美國勢力在古巴

然而,拉丁美洲國家做為美國的後院,經濟自主即意味著脫離山姆大叔所主導的區域秩序,美國決不願意看到「後院」中賞心悅目的花草變成刺眼的荊棘。早 在1881年,當古巴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時候,美國駐古巴領事即在一份述職報告書中說:「古巴雖然在政治上仍歸屬於西班牙,在商業上卻已是美國的附屬 國。」1899年,古巴人民趕走西班牙部隊,美國隨即對古巴進行軍事占領,由美軍將領擔任古巴總督,並宣布解散領導古巴獨立運動的民族解放軍。直到 1902年,一手扶植的傀儡政權穩固之後,美軍才撤離古巴。

從1902 年到 1958 年卡斯楚及格瓦拉等人所帶領的游擊武力推翻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 1901-1973)親美獨裁政權,古巴一直是處於半殖民地的狀態。透過「美國蔗糖提煉公司」的糖業托拉斯,美國大量榨取蔗糖產業的剩餘價值,迅速累積資 本,進而控制了古巴的鐵路、採礦、造船、銀行等基礎部門。在政治、軍事上,美國的控管也從未放鬆。古巴總統基本上是美國利益代理人的角色,美國所提出的必 備條件是:「要徹底了解美國的願望……順從美方可能向他提出的建議和忠告。」 美國駐古巴大使韋爾斯曾經露骨地表示:「古巴總統有關政府一切日常事務的決策,都要徵求我的意見,這些決策事項包括政經改革、軍隊訓練,乃至所有政府部門 人事的任命。」

古巴人民對獨裁傀儡政權的武裝鬥爭也屢屢遭到美國軍隊的鎮壓,其中最慘烈的一次是1912年對黑人起義者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 因此,卡斯楚在取得勝利,並於1961年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場反帝的「社會主義革命」之後,很快就激怒了美國。在組織雇傭軍武裝入侵古巴失敗之後,美國於 1962年 2月脅迫「美洲國家組織」做出開除古巴的決議,同年10月,又爆發加勒比海導彈危機,戰爭衝突一觸即發。從此,美國與古巴始終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美國運 用其政經影響力,對古巴施行無限期禁運與封鎖的經濟制裁,並將其列為「流氓國家」黑名單的首位。

格瓦拉的 「游擊中心論」

古巴經歷了 400餘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壓榨剝削,人民長期陷於飢餓與痛苦,其民族解放、經濟自主的強烈意願可以想見。卡斯楚很清楚地認識到:「在不發達國家中,唯 一能夠解決飢餓和痛苦問題的是革命,那種真正改變社會結構,徹底消滅社會桎梏,終止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無謂開銷的革命,那種使人民可以專心致志於有計劃的 和平勞動的革命。」 然而,美國對古巴全力封鎖和孤立的政策,更促使許多人認識到一國社會主義的艱困:古巴的解放並不意味著革命的成功,如果革命無法在更廣大的拉丁美洲大陸上 開展,那麼,古巴即使僥幸勝利,其基礎也是十分脆弱的。

於是,阿根廷醫生出身的切‧格瓦拉,在參與古巴革命推翻舊政權之後,他放棄了部長的職位,於1966年11月7 日帶領一群革命夥伴潛入玻利維亞,建立游擊隊的 「國際基地」。以此作為「大陸革命指揮部」,訓練拉美各國游擊隊骨幹,輸送武裝力量,建立新的游擊中心。根據格瓦拉的 「游擊中心論」 ,每建立一個游擊中心,就如同安置一個鐵環,鐵環一旦串連起來就是長長的鐵鏈,鐵鏈不斷延伸,直到漫佈整個拉美大陸。

然而,這位在游擊戰過程中常要以醫生身份救治受傷戰俘的革命家,卻在1967年 11月8日受傷被俘,次日遭美國中央情報局派駐玻利維亞的特工下令殺害。諷刺的是,格瓦拉以鐵環連成鐵鏈,以鐵鏈串起拉丁美洲的構想,卻是被美國以另一種 方式付諸實行:「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簡稱 FTAA)的組建。

「美洲自由貿易區」 的構想在 1990年由美國共和黨的老布希總統首先提出,民主黨柯林頓 1992 年贏得大選,繼續推動,因此,在國會中獲得兩大黨的共同支持。1994年,美洲高峰會議在邁阿密舉行,除了古巴之外,美洲34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長全部 到齊,有關美洲自由貿易區協議事項的談判正式拉開序幕。1998年,在智利的聖地牙哥又舉辦了一次高峰會議,原則上預定於2005年完成多邊協議,「美洲 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屆時,美洲南北兩半大陸在歷史上首度以自由貿易區的形式串結在一起,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市場,超越歐洲聯盟,同時,美國在眾多 小老弟的簇擁下,更將穩居全球霸主的地位。

所幸,巴西左翼領袖盧拉於2002年贏得總統大選,擋下了美洲自由貿易區的進程。作為拉丁美洲領土最大也最核心的國家,巴西一旦不買美國的帳,其他 國家不免也開始觀望。何況繼巴西之後,委內瑞拉、智利、玻利維亞、厄瓜多、哥斯達尼加、尼加拉瓜……政權紛紛落入左翼政黨之手,封堵美洲自由貿易區的鐵板 越來越厚。切‧格瓦拉串聯鐵環形成鐵鏈的「游擊中心論」反而出現了實踐的曙光。

革命戰爭藝術的巨匠

其實,拉丁美洲過去並不是沒有自主性的區域結盟,譬如「安第斯山國家共同體」(簡稱 CAN,由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秘魯等圍繞著安第斯山脈的國家組成),譬如「南方共同市場」(簡稱 Mercosur,組成國家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以及夥伴關係的玻利維亞和智利)。最近,在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的努力之下,拉丁美洲的自主結盟 更趨積極,而且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意志也日趨堅定。

切‧格瓦拉雖然已死,拉丁美洲反帝的力量並未從此消亡。他曾說過:只要還有一個耳朵能聽進他的戰鬥號召,只要還有一隻手能伸過來接過他的槍,那麼不管在任何地方他突然喪命,都可以死而瞑目。

「聽進他戰鬥號召的,不只是一個耳朵,而將是千百萬個耳朵;伸出來接過武器的,不只是一隻手,而將是千百萬隻手。」 這是卡斯楚的悼詞,他稱頌格瓦拉是「革命戰爭藝術的巨匠」,是一種「典範的力量」,肉體可以被消滅,典範的力量卻是不可戰勝的。的確,拉美各國反抗獨裁、 反對資本帝國壓迫的力量,從格瓦拉縱橫拉美的60年代,歷經烽火蔓延的70年代,到80年代以後雖然大為消沉,及至這個新的世紀,卻又像是一個個埋藏的鐵 環,隨時都可能從隱身的地方浮現。

http://mass-age.com/wpmu/new-international/2007/11/14/38/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扁語錄/游去中國啊... 韓媒看笑話:口出狂言不正常!

更新日期:2007/11/14 10:40 記者:記者詹珝榕/綜合報導
陳水扁總統又登上國際版面了,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把陳水扁要人民游到中國去的言論,跟經常口出狂言的伊朗委內瑞拉總統相提並論,報載說最近各國元首都不太正常。
總統陳水扁在13日的公開演講中說到,「太平洋又沒有蓋蓋子,你說中國好呀,那你過去呀!」
陳水扁這番話上了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的版面,朝鮮日報以「陳水扁查維茲等各國首腦口出狂言惹爭議」為標題加以報導,第一句就說最近各國元首都不太正常,爭先恐後亂說話,在第一段報導阿扁的言論之後,立刻就舉了其他兩位,他們認為不太正常的國際元首,一位是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另一位就是伊朗總統艾瑪丹加。
伊朗總統艾瑪丹加曾在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演講中說到,「在伊朗我們沒有像你們國家有同性戀,(噓噓!),在我們國家沒有,(噓!),在伊朗我們沒有這個現象。」
艾瑪丹加受邀到美國長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演講,說伊朗不像美國有同性戀,引來台下噓聲不斷;他最近還罵批評的人是腦子沒有山羊轉的快的人,還曾經大放厥詞說,納粹大屠殺是無中生有,而且以色列是腫瘤必須移除;他也詛咒中風住院的,以色列總理夏隆最好早日安息。
至於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大放厥詞的程度更是經典,他曾在聯合國大會上諷刺早他一天發言的美國總統布希是魔鬼。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說,「魔鬼(布希)昨天來過這,導致這裡還瀰漫著臭味。」他還說,「你們有個酒鬼總統,這是真的,他是個酒鬼,我很抱歉必須這樣說,但他真的是個酒鬼,他有病。」
查維茲不只罵布希無知的像頭驢子,還說單身的美國國務卿萊斯是性生活不美滿的老處女,種種言論令人咋舌,就連西班牙國牙也逮到機會修理他。
伊朗和委內瑞拉總統向來是國際間出名的狂人元首,朝鮮日報這次將陳水扁總統和他們相提並論,讓台灣再度登上國際版面。

貧富差距至少19倍!調查:富小孩2台電腦、窮小孩沒書桌

更新日期:2007/11/14 16:00 記者:記者葉正玲/台北報導
富小孩家中都有兩台以上電腦,但半數以上的窮孩子連張書桌也沒有。兒福聯盟今(14)日公佈「台灣兒童貧富差距現況」調查指出,台灣兒童貧富差距至少達19倍,而且隨物價飛漲,有些貧困家庭的「物價上漲痛苦程度」甚至高達50.6%,是一般家庭的6.4倍。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人權日,兒福聯盟公布「2007台灣地區兒童貧富差距現況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的兒童人權也出現兩極化的發展,富孩子與窮孩子在各項權益,如基本人權、生存權、教育權、文化休閒等面向,都呈現M型兩極化的發展。
兒福聯盟舉例指出,富孩子家中都有兩台以上電腦,但半數以上窮孩子家裡卻沒有一張書桌;富孩子放學後會去打高爾夫球、學騎馬等才藝,但有3成的窮孩子卻需要幫忙家裡做生意;富孩子有吃不完的營養補給品,但近4成的窮孩子卻連生病都沒錢看醫生。此外,富孩子每年可以旅行2次以上、家中藏書豐富,都是窮孩子望塵莫及的,兩者間的貧富差距至少達19倍。
近日物價持續飆漲,對於貧窮家庭而言,無疑更是雪上加霜,以兒盟服務的一個弱勢家庭來說,每月只有一萬元收入,扣除固定房租、水費、電費、燃料等支出,實際可購買食物、生活用品的費用只剩下4,500元,但物價上漲多支出的2278元,「物價上漲痛苦程度」一下子飆高至50.6%,對照一般家庭7.9%的6.4倍。
因此,兒福聯盟正式宣布展開「經濟弱勢家庭物資補給行動」,除了提供白米、奶粉等生活物資給貧困家庭,也將主動拜會大賣場、奶粉、尿布業者、米商、罐頭食品等廠商,希望愛心廠商一起來協助幫助這些弱勢家庭,讓每個窮孩子都能三餐無虞度過今年的寒冬。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台灣控制通膨並不差 ◎杜震華

主計處公布了台灣十月份的消費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漲5.34%,創了1994年以來的新高,印證了民間對於物價的不滿,並非來自於「媒體哄抬」。然而,今年一至十月平均的消費物價上漲率,其實只有1.35%;同期間的躉售物價上漲率倒是高達6.05%,顯示今年以來物價上漲受害最大的其實是批發或零售商,並不是消費者! 如果台灣今年全年的消費物價上漲,真的如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的1.7%(低於韓國的3.0%),那麼台灣的物價在全球比較之下,應該算是「相當平穩」的,聽來頗為弔詭吧?

幕僚有失職之嫌 其實,依照IMF十月份對今年各國物價的預測,台灣消費物價1.7%的上漲率不僅低於「高所得經濟體」的平均(2.4%),在三十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五低,更遠低於中東歐(4.7%)、開發中的美洲(5.4%)、開發中亞洲(5.7%)、非洲(6.5%)、獨立國協(8.8%)、中東(9.9%),預期中的表現絕對是出色的。而在低於台灣的四個國家中,芬蘭、日本、瑞士三國的預估經濟成長率都不到2%。考量這些因素之後,台灣的消費物價情況可能是全球高所得國家中預期表現「最好」的哩!執政團隊沒能以這套數據回應社會質疑,幕僚似乎有失職之嫌,應該加油。今年IMF預估全球消費物價表現「最好」的三個國家,分別是維德角(0.2%)、布吉納法索(0.5%)和尼日(0.9%),都是非洲的「第四世界」國家,資源極可能還在低度就業狀態,低通膨不足為奇;通膨率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是厄立垂亞(25.6%)、查德(21.0%)、亞塞拜然(20.0%),前者經濟嚴格管制,幾乎完全禁止進口;後兩國為產油國,石油突然增產之下配套難以跟上,無法維持物價平穩和一般性的成長,被學界稱為「荷蘭病」。 物價非長期偏高 而台灣今年的物價表現是否特別出色呢?其實物價穩定一直是台灣的「優良傳統」,在IMF的資料中,1989-98和1999-2008(最後兩年是預測值)期間,台灣消費物價年增率分別為3.3%和0.8%,雖高於新加坡的2.2%和0.9%,卻遠低於韓國的6.2%和2.7%,也可說低於香港(8.3%和-0.7%)。1999-2008期間的年增長率0.8%在三十個高所得經濟體(年增率2.0%)中僅高於香港和日本,算是「資優班」的同學!台灣今年十月份顯著的物價上漲,並不代表台灣物價長期偏高,這也正是台灣購買力平均所得仍然顯著超越韓國「兩成以上」的主因。台灣過去的優異表現,是因為政府極重視民生物價,對外貿易積極開放、撤除保護的結果。「新政府」應付通膨的經驗不足,十月份的反應稍嫌遲鈍,相信很快就可以學到教訓。接下來的課題,應該是建立一套快速預測和追蹤各流程價格的機制,讓農民免於「菜土菜金」的惡性循環,並有效打擊操縱、哄抬物價,剝削消費者的中間商。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只要有心,政府不可能束手無策!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副教授、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杜震華 2007.11.12蘋果日報

劉檸:正面解讀“激流中國”的現實探究

http://news.sina.com 2007年11月06日 18:10 鳳凰衛視

  《激流中國》所涉及的一些民生、環境問題在內,轉型期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多為日本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高增長期時遭遇並成功超越克服的課題。以日為師,不僅可節約問題解決的成本,有助於增進國民的福祉和社會和諧,更會加深兩國的相互理解。

  作者:劉檸 日本問題專家

  NHK(日本國家電視台)精心打造的系列電視紀錄片《激流中國》(DynamicChina)于今年4月在日本國內開播以來,熱評如潮,所引發的轟動效應可以用“地震”來形容。而且,其余震效應波及中國,使這個原本應該是“震源”,雖因種種原因震波被過濾,但卻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著巨大能量的強磁場,也產生了某種“共振”:幾乎與日本同步,網上很早便有人提供帶中文字幕的下載服務,乃至“激流中國”一時成為民間知識社會的流行語。

  但興許是共振過度,NHK也被批評其節目“不客觀、誤導觀眾、損害中國形象”。對此,為慎重起見,NHK方面在七八月間曾停播一集,並表示在後續的節目中,將更多地反映“中國政府的立場”,對今後的拍攝“施加積極的影響”。

  由於歷史文化原因和地緣戰略利益的深度交織,日本對中國的關注從來不是泛泛而談。遠的不說,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同樣是NHK,即推出過反映中國文化傳統和社會現狀的系列紀錄片《絲綢之路》、《大黃河》和《12億人的改革開放》等,無不以鴻篇巨制的篇幅,表達了對文明古國悠久文化傳統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宏大敘事般的關注與思考。此番播出的《激流中國》,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正如其廣告詞中所說的那樣,力求表現“從優先發展經濟,到邁向真正的大國的過程中,如激流般劇變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及與之相伴的陣痛、困境”。

  據NHK方面透露,系列紀錄片計劃每月播出一集,將持續到明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從已播出的6集來看,內容分別涉及貧富差距、言論自由、老齡社會、環境污染、公民維權、民族問題和地方黨政,正在拍攝、製作中的節目還包括中共十七大、教育問題及國企的海外滲透等問題,縱是“他山之石”,卻不無“旁觀者清”之效,且關注範圍之廣、對當下問題切入之深,“娛樂至死”的“國片”罕有出其右者,絕非隔靴搔癢或嘩眾取寵的等閒之作。

  日本作為中國的近鄰,其對轉型期中國的關注,自然不乏諸如戰略利益等功利因素。但在兩國交往頻仍、經貿已突破兩千億美元的今天,經濟的高度互補、環境的相互依存,已大大強化了雙方的連帶意識。儘管離東亞共同體的目標尚遠,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應足以維系兩國彼此注視時基本排除惡意、訕笑的視線。正如西北內陸的沙塵會越過日本海“下凡”扶桑一樣,日本的主流社會,已少有視中國事務為純粹他人瓦霜的短視者。

  近代以來,中國致力于現代化的訴求和努力屢為日本阻斷,後者曾是中國長久的夢魘和疼痛的根源。但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兩國關係第一次呈現出良性互動的吉兆,東亞政治版圖中兩強並存的構圖也已初步確立。應該說,胡錦濤主席所倡導的“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中日合作。沒有中日合作,便沒有東亞,乃至世界的和平。

  同時,包括《激流中國》所涉及的一些民生、環境問題在內,轉型期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多為日本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高增長期時遭遇並成功超越克服的課題。以日為師,不僅可節約問題解決的成本,有助於增進國民的福祉和社會和諧,更會加深兩國的相互理解。

  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的真正崛起,終究是以徹底融入國際社會為標誌,其中也包括對外部世界看待中國輿論的寬容、吸收與良性互動。你既然以《大國崛起》這樣的作品來檢討、闡釋西方列強崛起的秘密,便應當有允許人家關注、探究中國當下問題的雅量。因為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意味著要與世界發生深刻的關係,並不僅僅是當事國一個國家的問題。

  所以,從正面善意地解讀外部世界對中國現實的反應,謙遜地反省、應對來自海外的輿論“異地監督”,化外在壓力為內變的動力,而不是當成對自己的妖魔化而動輒加以輿論反制,將有助於化解崛起過程中與世界的矛盾、衝突,使崛起的向度更趨合理、和諧,客觀上加速整體崛起的進程。

  文本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劉檸

A錢第一名~千年裡全球50大富豪之一 和珅名列其中

更新日期:2007/11/11 09:44 記者:記者朱凱翔、劉建豪/台北報導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大貪官和珅的故事,出現在許多電視歷史劇裡,觀眾可能不陌生!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和珅貪臧枉法,竟然讓他登上亞洲華爾街日報,根據該報2004年發布統計,在過去1000年裡全球前50大富豪中,和珅名列其中,全中國包括和珅在內,只有6人進榜。
和珅乾隆15年生,出身滿州正紅旗,精通儒學與滿蒙文化,還是一代美男子,20歲考舉人落榜,卻不可思議的平步青雲,27歲官拜軍機大臣,進入權力核心,中國第一貪官就此誕生。
乾隆晚年國庫空虛,弄錢高手和珅為了滿足皇帝享樂,買賣官職稀鬆平常,強迫官員商人進貢,還首創「議罪銀制度」,讓犯錯的官員繳罰款代替刑罰,而當時所有貢進來的金錢、禮物都要經過和珅,和珅欺上瞞下,中飽私囊,10之1、2填滿乾隆腰包,10之8、9則是塞在自己懷裏。
而乾隆駕崩第5天,繼位的嘉慶就抄了和珅的家,要他自盡,位於北京胡同裡的宅邸,就是當年和珅府裡面專門用來藏寶的錫晉齋,全用上等楠木建造,主體建築更模仿紫禁城寧壽宮,財富與氣派比起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根據民間流傳的抄家清單,和珅家產折合白銀8億兩,當時清帝國整年的稅收只有7千萬兩,俗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2004年,亞洲華爾街日報選出過去1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個人,中國有6位,和珅榜上有名,但看看他最後的下場,財產充公、慘死獄中,看來貪污的人絕對沒有好下場。

期中考週偷閒打文章~

期中考似乎一直是我可以較輕鬆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沒有新的東西要學吧,所以心情上較為放鬆,剩下只是好好應付考試而已...。自從上次反省之後就找了一些"想看的書",其實都是意外找到的,有兩本書︰《一個創業家的意外人生》、《創意工廠MIT》,我大致看了一下,感覺應該都很好看,不過我總覺得我只有期中考週能看而已(哈),接下來就要趕快處理期末報告了,否則我怕會交不出來。另外一本比較特別的是momoko送的《王丹訪談:與兩岸知識份子的對話》,這本書之前只看了一半,大概是有點看不懂吧,所以就放著沒動它,這次重新把讀,看到momoko寫的文字,不禁感觸良多...(好,就這樣帶過就好...我不會說啦~"~),後來翻到前面幾頁,是關於文學的對話,讓我彷彿被波濤洶湧的印象迎面打來,使我回想起舊時讀"文學作品"的感動,讓我在這城市中知覺麻木的心靈彷彿多了一點生命力,那真有如久旱逢甘霖的興奮,讓我的心靈得以自在的徜徉,多麼美好,心中不禁一嘆︰這就是文學啊~
其實我不喜歡城市的原因就是這樣,它彷彿離大自然太遠了,又有太多刺激讓人麻木了,所以令人連自己最根本的"生命"都感覺不到,那就好像沒有根的浮萍,隨著世事起伏,最後迷失了方向,相反的,大自然就單純很多,它自然有一套法則運作,讓這世界生生不息,其實,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認為一切生命都是尊貴而可愛的,在大自然中沒有城市的人為造作,只有最真誠的生命。
這麼一想,我發現我好久沒有真實存在過,彷彿許多事情都取代了我的生命,我突然好想離開這個城市...(我記得剛來的時候也是這樣...不適應...),好懷念淡水的安靜。我想,最近就是處在矛盾中吧,之前是極端的"唯心",最近是極端的"唯物",要想辦法調和兩者,又要好好分配時間,我想這就是我面臨的考驗。

另外照例提一下上禮拜和這禮拜的情形,上次讀書會讀《覺醒的年代》,裡面提到的觀點有些不錯的概念,他主要在說明組織中(或個人)有許多弔詭(paradox)的存在,而管理者(或個人)要做的不是解決弔詭(因為也解決不了),而是管理弔詭,因此他提出一些模型作分析。其實有些觀點行政或管理應該會提到類似的概念。
這次政府與企業來到了結構馬克思、依賴理論、民主國家的自主性,三者是混合一起上的,或者應該說是三者有相關的觀點,這就讓我簡述好了...^^
從一開始讀"自由主義的思想",認為政府干預越少越好,政府要做的是制定規則、當裁判的角色,然後又讀到"共產主義思想",馬克思早期認為政府是工具且最後會被廢止,後期修正認為政府仍有其功能(捍衛資本主義),因而發展出結構馬克思主義。而依賴理論就在講隨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擴張,形成核心國家和邊陲國家結構性的依賴,也就是說核心國家藉由他的優勢剝削邊陲國家,使其生產剩餘不足以支持其發展,而形成低度發展,但此有一處可議,為什麼早期的邊陲國家如亞洲四小龍可以躋身半邊陲、甚至核心?因此又探討到政府的角色問題,以及政府的相對自主性議題。
上次和這次主要就是從依賴理論出發,旁及結構馬克思主義與國家相對自主性。

那就這樣囉,趕快讀書去!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如何正確看待WiMax

Anthony Plewes/Silicon.com‧郭和杰譯  2005/01/10
WiMax似乎已經變成一種無所不能的技術:它是DSL及纜線數據上網的替代方案;當作熱點技術更大更好用;它是偏遠地區的寬頻上網救星;甚至還可能是3G的殺手。
這些神話可說源起於英特爾對這項技術的鼎力支持。英特爾的行銷機制已經將行動電話對固網電話的影響拿來比喻WiMax預期對DSL及纜線上網的影響。以英特爾先前為了Wi-Fi而大力推動Centrino的力度來看,要推展WiMax自然絕非難事。
WiMax在發展的早期階段裡所將面臨的問題可能在於,一頭熱的廠商們對這個技術的看法都各取所需,而沒有辦法為它的最佳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訊息。所推動的應用過於紛歧──從行動寬頻到無線高速通訊,甚至偏遠地區的寬頻上網──這絕對把WiMax說得太偉大了。
WiMax必需與它的競爭技術放在一起來看──在廣域(wide area)方面先前已有許多無線固網技術存在,例如LMDS及MMDS。Wi-Fi的出現是要彌補區域網路(LAN)與藍芽(Bluetooth)之間的空隙。如果你想要行動性,現在全世界已經都在行動基地台的覆蓋之下了。
那WiMax的位子到底在哪裡?
WiMax其實是以IEEE 802.16標準的技術為基礎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行銷名字。這項技術的發展原本是要支援10至66GHz頻段之間一對多的寬頻無線上網。這種技術有許多種部署,可以支援標準的無線固網寬頻到手機上的行動數據等各種不同應用。
它的主要目的是要用在都會網路上。當然,這種技術用在戶外寬頻上絕對比Wi-Fi更適合。例如,一台WiMax網路基地台,其覆蓋範圍可達到3公里之大。
就像其他技術一樣,WiMax也有一個專門組織在管理,讓原本就夠亂的情況更加混淆。WiMax Forum(WiMax論壇)組織正在為固接、漫遊、可攜式裝置,甚至還有無線寬頻上網開發新的標準(不需要直線對準基地台就可連線)。該組織表示這項技術可以為固接及可攜式裝置提供每個頻道40Mbps的傳輸率;而行動裝置可達15Mbps,後者至少要到2007年才有實現的希望。
雖然有英特爾的力挺,讓WiMax可以在眾多的無線技術中脫穎而出,但這並無法保證這項技術的成功。英特爾過去對於未來技術的眼光,也不是沒有看錯的記錄。在加入Wi-Fi行列之前,英特爾還是HomeRF(已壽終正寢)技術的大護法,後來轉而支持Wi-Fi可說引起市場一陣嘩然。
部份媒體過度「膨風」對WiMax來說也是個警訊。當Radioactive連絡WiMax Forum時,一位董事會成員告訴我們,很多過度吹噓的說法都是來自新創公司:「70Mbps的速度根本是亂講。」他表示,「1至10還比較差不多。」
英特爾可能比較喜歡大家為WiMax敲鑼打鼓,但其他的科技大廠則相當保留。例如,思科(Cisco)的技術長Charles Giancarlo最近就對這項技術潑了冷水,主要的原因是該技術的應用已經在3G行動網路的範圍內──在WiMax要進入市場時可能全球都在使用3G了。
WiMax要找到焦點並成熟化,還有待業界的廣泛支持──不只是那些開發這項技術標準的廠商,還有那些敵對技術的廠商。事實上,技術上的互補絕對比競爭來得好。例如,WiMax可能和Wi-Fi有很好的結合。WiMax可以用來把寬頻連到大樓,而Wi-Fi則提供大樓內的上網。利用內建了Wi-Fi上網功能的WiMax CPE標準很容易就做到這一點。
WiMax Forum正在建立互通性的認證程序,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畢竟這裡面有許多人都是固接無線寬頻技術的業界老鳥,他們深知這塊市場過去一直缺少市場標準而滯礙難行。
WiMax論壇預計要在2005年6月成立西班牙的實驗室,並從9月開始做互通性的認證。該實驗室將做產品的互通性測試,同時也會為相容的產品發行標章。也就是說,第一款具有WiMax認證的產品將會在2005年底到2006年間上市。
但還是有部分電信營運商等不及標準出爐就先推出產品。例如,BT(英國電信)已經在蘇格蘭及北愛爾蘭部署了郊區的寬頻無線上網技術Alvarion。本身是WiMax董事會成員的BT宣稱,他們的技術將會與WiMax標準相容。
盡管媒體大力哄抬,我們假設有朝一日WiMax真的消聲匿跡了,這也不是第一個跳票的無線技術。這讓人回想到LMDS及MMDS等固接的無線寬頻技術的命運,這些WiMax前輩技術的頻譜競標後來都以失敗告終。缺乏標準化意味著網路設備會很昂貴,且業者也擔心所支持的技術到頭來竟是大而無用,這也是為何電信業者不急著跟進的主因。
WiMax Forum必須確保這項技術能夠吸引電信業者利用它來提供行動數據服務。WiMax已經讓部分現有技術廠商感到傷腦筋,特別是3G設備製造商。
最近由Analysys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指出,WiMax廠商要把這項技術賣給行動電信業者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業者目前已有3G強化技術(如HSDPA)的選擇。研究表示,WiMax Forum必需釐清行動版的功能和角色,才可能讓電信業者認真考慮。
目前,這項技術要成功還早得很,產品八字都還沒一撇,市場對WiMax的吹捧遠大於實際。也因此WiMax支持者必須設計出一套商業案例讓寬頻業者有參考範例,同時並取得行動電信業者的投入。如果做不到,那麼WiMax終將退縮至「最後一哩」(last-mile)上網技術的冷門區域,例如偏遠地區的寬頻上網,而無法成為大規模都會寬頻上網的重量級技術。

搶攻WiMax,拒絕代工宿命

撰文-林榮松(英特爾創新研發中心總監)2005年10月 e天下雜誌
現在對WiMax的應用來說,是趨勢已來到臨界點,但技術應用尚未滿足的時期,全球都仍在摸索階段。台灣若在標準尚未起飛成熟階段,搶先投入發展出成功模式,背後帶來的機會非常大。
從去年開始,新一代的無線上網WiMax技術,逐漸被接受為是網路發展的下一個主流技術。去年,最新版本的WiMax通訊協定803.16-2004訂定之後,已可算是最終版本,WiMax將正式進入全球應用推廣階段。
回顧網路應用的發展歷史,大致每10年問世一個新技術世代。1970年代的乙太網路(Ethernet)、1980年代的全球資訊網路(World Wide Web)、1990年代的Wi-Fi無線區域網路,都是舊技術成熟普及,帶動新技術出現,一個接著一個,現在輪到WiMax接棒。
WiMax是網路應用接軌電信應用趨勢下的重要產物。從現在科技應用來看,正處於「有線走向無線」、「窄頻走向寬頻」、「固網走向行動」三個趨勢的交會點。WiMax可扮演整合這三股趨勢的新應用,未來在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上,都可使用WiMax技術在戶外與室內無線寬頻上網。
我認為WiMax另一個特色,則是它是開放統一的通訊標準,無論在晶片、軟體、硬體、電信、內容各領域的廠商,都有共同的標準,能使成本大幅降低、應用快速增加,讓整個電信產業從「封閉走向開放」。
在WiMax的發展上,英特爾是最積極推動的廠商之一,希望扮演兩個角色。第一個,仍是晶片技術供應商,WiMax的應用其實就是將晶片技術,轉變成可以移動的技術平台;第二個,扮演WiMax市場發展的顧問,世界上某個國家或地區需要建立WiMax的應用網路,英特爾就提供推廣經驗,對英特爾來說,這是全新的角色。在資訊產業中,英特爾主要提供CPU,但在WiMax上,必須同時整合網路與電信產業,涵蓋範圍更大,英特爾也正在和不同產業的合作廠商學習。
WiMax與3G的不同
在發展上,WiMax與3G的方式完全不同。今年,英特爾主要在推網路用戶端(CPE)的WiMax產品,預計明年開始推動WiMax晶片到筆記型電腦上,後年則推到手持產品上,因此,WiMax會先從用戶端帶動,例如未來筆記型電腦、手持設備上,會逐步有WiMax晶片,先有了應用需求,營運商才開始布建WiMax網路,是應用需求端帶動供給端的成長。3G則剛好相反,電信廠商先把基地台建好了,才開始賣3G手機,推動3G應用,兩者的推廣方式不同。
與過去資訊產業相比,WiMax的產業鏈範圍更大,從終端使用者到設備、電信業者、數位內容等,牽涉範圍比較廣,不會只重視到設備部份,要注意到整個產業生態的發展。
對在資訊產業擁有強大競爭的台灣來說,WiMax的發展也是一個好機會,它可把資訊產業的核心能力,向外延伸至網通或是電信產業中。在這麼長的產業鏈當中,要先找到一個點來突破,去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從媒體的內容供應者、電信的服務供應者、生產製造的設備供應者、關鍵零組件供應者,如何一個帶動一個的成長,這可能會是一個累積出10年競爭力的產業。政府須扮演推動者
這當中需要有一個宏觀的國家產業策略,政府最能扮演這整合推動者的角色。過去這幾年來,「M台灣」計畫的規劃,已經上軌道了,下一步則是執行的問題。在推動整個WiMax到數位內容的應用上,先建立起好的基礎建設,在這架構上,台灣的數位內容才有好的實驗地方,不斷嘗試找出對的模式,先把內需市場做起來,才有可能將數位內容產業出口,最後整個產業鏈才能以「完整解決方案」的方式,輸出到其他國家。因為它的架構是開放標準,到全球各地都可建構,如果台灣有成功的產業經驗,自然有整個走入國際的機會。
與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台灣在內需市場的規模有限,能贏的只有「快」這個字。若要累積出第一流的技術、資訊與經驗,不先進入是不會贏的,台灣產業本來就是以快和彈性作為核心競爭力,從這方面去想,就能找到自己能發揮的位置。現在對WiMax的應用來說,是趨勢已來到臨界點,但技術應用尚未滿足的時期,全球都仍在摸索階段。台灣若在標準尚未起飛成熟階段,搶先投入發展出成功模式,背後帶來的機會非常大。如果等技術已經成熟再投入,最後就又只能淪入殺價代工的宿命。 (整理-李欣岳)

值得注意的未來技術:WiMAX

David Meyer ‧郭文興譯  2006/05/30
下一代的無線網路科技,將可望取代現有的手機通訊、Wi-Fi無線跟寬頻網路,向網路大同的理想境界更進一步。
何謂WiMAX技術?
WiMAX全名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介面(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它是由WiMAX社群所制定修改的。這個社群是由超過四百家的公司一同組成,以IEEE國際電機工程師學會的802.16文件作為標準。這個技術有點像Wi-Fi無線網路(即802.11),然而,最重要的差別是,他的通信距離是以數十公里計(理論值是50公里),而無線網路是以公尺計,尤其是在使用需要高頻寬,以及穩定服務品質(即QoS)的連線,如VoIP網路電話服務時,通話距離尤其短。
為什麼需要注意這個技術?
這個技術還不會很快推出,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慢慢了解它。802.16-2004應該是目前被多數公司認可,最有可行性的版本,這個標準只支援固定式的無線連線。舉例來說,這個標準可以在網路骨幹跟尚未架設網路的鄉村間,提供更為快速且便宜的「最後一哩」無線網路連接。
也因此,這個技術很有可能成為目前一些缺乏網路硬體佈建的地方,比方東南亞跟非洲,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如果用更低的成本,就可以使用無線連接,那又何必花大把鈔票牽網路線呢?
然而,該標準的下一個修正版本--806.16--卻是一個不同的走向。因為在該版本中,WiMAX除了提供固定的網路接續以外,也將支援行動通信,因此你會開始看到大家開始討論「如何在移動的火車上讓連線可以持續」之類的行動通訊議題。
雖然你已經可以在市面上買到802.16-2004標準的產品,802.16e卻正要開始出現。由於該標準受到Intel與Motorola的強力後援,我們可以預期,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這個標準的產品將會大量出現。在2006年底,應該會有不少PCMCIA介面卡跟USB外接裝置出現,到2008年,應該會有支援802.16e的筆記型電腦與手機出現在市面上。要注意的是,802.16-2004與802.16e的設備彼此並不相容。
3G手機不是正在開始推行嗎?為什麼不用3G呢?
對大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事關數百萬的決策問題。3.5代行動通訊(或稱HSDPA,高速下行資料傳輸,又稱加強第三代行動通訊)將從今年開始推出。該技術號稱可以提供手機與筆記型電腦「與寬頻網路相當」的速度。行動業者已經砸下大錢在購買3G頻道執照跟把硬體從3G升級到3.5G。然而佈建WiMAX網路則是要花費更多錢,而且所有的設備都要重新架設。因此,如果使用者沒有感覺使用上的差異,就沒有大幅更新的必要。這也是目前在英國WiMAX無法快速推行的最大障礙之一(雖然BT-英國通訊,這家業者是WiMAX社群態度十分積極,但由於該公司在業務中缺少實體網路這個領域,因此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改變)
從另一方面來說,就算是三點五代行動通訊技術,在你使用極需頻寬,同時要穩定服務品質的網路應用(如VoIP)的時候,仍會有問題。舉例來說,SKYPE可以在HDSPA技術下運行(如果行動業者沒有因為害怕語音通話利潤減少,而把它阻擋掉的話),但是它沒有辦法提供許多商務使用者電話所需要的穩定通話品質。Skype同時也可以在支援Wi-Fi無線網路的「雙模」手機(如Nokia跟Netgear最近要推出的手機)上使用,然而,如果提供無線網路服務的存取點使用非對稱ADSL,語音通話的上傳速度與連線的可靠度仍舊無法令人滿意。然而WiMAX是頻寬是對稱的(上下傳頻寬相同),讓他更能滿足未來無線存取的需求。
然而802.16e這個技術則更可能成為取代3.5代行動通訊的技術。因為它比現在的固接式的WiMAX或3.5G技術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時由於MIMO多維陣列天線技術的使用,它也比固接式的WiMAX有更好的涵蓋範圍,同時更重要的,該技術提供的連線速度與穩定度,讓它可以被稱之為真正的「無線寬頻」。
這樣來說,WiMAX是否會取代目前的有線寬頻呢?
是也不是。如果你住在一個高速寬頻還沒有成熟的地方,那WiMAX技術比固接寬頻好自然不在話下。如果你想要在家連上寬頻網路,卻不想要擔心拉電話線或有線電視的同軸電?,那WiMAX也是個好選擇。然而,如果你已經有超過10Mbps的固接式寬頻網路,沒有必要為了變成無線,而把你的速度降到2Mbps(根據實際測試過的WiMAX連線速度)。
另外還要考量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所謂的行動WiMAX可以達到廠商所宣稱的所有功能,使用者一定會因為這個可以涵蓋寬頻連線、行動通訊、無線網路、甚至企業連線的技術而深入吸引。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一些技術,可以在Wi-Fi、3G、WiMAX與GSM之間切換,然而這樣還是需要建立兩次連線,同時要付兩筆不同的網路費。理想的狀況應該是去除這種網路切換的麻煩,而行動WiMAX技術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案。
目前有誰使用WiMAX
固接式的WiMAX網路已經在北美、拉丁北洲、中國、日本與澳洲的一些城市裡開始出現。南韓與台灣的政府在制定標準上也是不遺餘力,在不遠的將來應該就會開始推行。至於英國,最近已經有一個WiMAX網路在Westminster地區啟用,其目標客戶是小型企業。
有趣的是,Motorola最近發表了將在巴基斯坦支援行動WiMAX佈建的計劃。這個計劃將會是目前為止最大的802.16e網路。行動WiMAX也將會在2006年的年底出在斯洛伐克與澳洲。
巴基斯坦的網路佈署十分的先進,不止是因為它直接跳過固接式WiMAX技術,也因為Motorola本身提供網路硬體。很多大廠到目前為止還是專注與固接式WiMAX技術,往往是因為他們已經與許多小廠簽定了許多代工的合約。然而行動式WiMAX更有競爭力與前瞻性,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事實。
WiMAX的應用是什麼?
應用已經到處可見。如之前所說,這個技術可以在大眾運輸工具上使用,因為其涵蓋範圍極大,可以在長距離移動時保持連線,而不需要太多的轉接與重新連線。WiMAX在架設嵌合式無線網路(meshed network)或是臨時佈建上網,如架設網站上,都十分有用,因為用WiMAX連上網路十分方便,同時價錢也相對便宜。然而也沒人知道未來真正依靠行動WiMAX的應用是什麼。比較有可能的是,徹底使用WiMAX所提供的行動與寬頻特性的應用,目前還未發明出來。
所以結論是,我們到底要怎麼做?
除非你的工作是通訊產業,同時在3G上有極大投資,不然還不需要過度擔心WiMAX帶來什麼影響。然而WiMAX已經在很多應用層面上証明了它的實用性,接下來的幾年,使用802.16e的技術也將逐漸充滿我們的生活周遭。

Google公布手機軟體:「比Gphone更有雄心」

CNET新聞專區:Marguerite Reardon and Elinor Mills   2007/11/06 11:41:04

Google的行動電話策略終於在5日對外公開。該公司希望藉由新的開放式軟體平台和業界聯盟,革新整個行動網路產業。
外界一直謠傳Google正在為行動電話開發一套可整合其服務的軟體。昨天(5日)CNET News.com報導,Google不僅是開發軟體,還號召了相關產業的知名公司組成聯盟,共同發展一個行動電話應用軟體的開放式平台。
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在5日發表的聲明中指出:「今天的聲明,比過去幾週來媒體不斷猜測的單一'Google Phone'更有雄心。我們的願景是,我們公開的強大平台將驅動數千種不同的電話形式。」
Google在美西時間5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正式發表新行動電話軟體Android,並宣佈成立跨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開放式手機聯盟),目前已有34家公司加入,包括台灣的宏達電和摩托羅拉等手機製造商、美國電信業者T-Mobile,和晶片製造商Qualcomm,未來他們將以Android平台為基礎,合作開發應用軟體。
Android平台包含一個作業系統、中介軟體、對使用者友善的介面和各種應用程式。消費者應可在2008年下半年買到第一批採用Android的手機。
Android軟體庫提供手機製造商和無線電信業者一個開發創新應用軟體的開放式平台。同質的競爭者包括蘋果、微軟、諾基亞、Palm和Research in Motion等公司的智慧手機軟體。不同於某些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不會拘限於特定裝置,相反地,該軟體將可適用許多手機廠牌的不同產品,如摩托羅拉、宏達、三星和LG等等。
Google行動平台經理,也是前Android共同創辦人Andy Rubin表示,採用該平台的行動電話必須配備200MHz ARM 9處理器。Android將會有彈性地相容大尺寸或小尺寸螢幕、鍵盤,和其他輸入模式。
Rubin說:「使用者體驗是一流的…下週推出軟體開發套件(SDK)後即可證明。Google將提供一些代管服務,讓第三方開發員非常輕鬆地,透過USB或記憶卡或無線傳輸,貢獻他們的服務和內容。」SDK釋出時將提供更多有關系統要求的資訊。
至於Android的目標是高檔的智慧手機還是低價手機,Qualcomm執行長Paul Jacobs說,該公司鎖定的是7225晶片組,並「藉此引導智慧手機進入市價200美元以下的大眾市場」。
他們的概念是,透過開發員的聯盟,手機製造商和行動電信商將可提供對使用者更友善的服務和裝置,將更多網際網路的功能帶入行動裝置。而聯盟成員也希望藉由這個開放模式促成的規模化開發,先進的功能將可搭配較低價的手機上市,讓使用者享受更友善的介面和更豐富的網路服務。
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表示:「我們在開放式手機聯盟的參與和2008年下半年整合Android平台,讓我們得以將產品陣容擴展至全新類型的網路行動電話領域,勢將改變行動產業的特性,創造嶄新的使用者體驗。」
聯盟成員訂於下週推出軟體開發套件。(陳智文/譯)


獲大廠支援 Google將發表 Android 開源手機平台

CNET新聞專區:Tom Krazit  2007/11/05 11:19:03

Google即將發表一套以開放原始碼技術為基礎的行動電話軟體,並已取得全球無線產業數家最大公司的支持。
消息人士透露,Google將在美西時間的5日舉行記者會,公佈這項結合Linux軟體和行動平台的電話軟體「Android」。 據信,目前正緊鑼密鼓進行的還有一個軟體開發套件(SDK),可望在近期內推出。現在仍不清楚Android計畫內有哪些種類的軟體,但據說手機使用的相關功能一應俱全。
消息人士說,日本無線電信商KDDI和NTT DoCoMo對於即將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開放式手機聯盟)涉入甚深,另外還有超過30家知名的行動運算業公司,包括Qualcomm、Broadcom、宏達、英特爾、三星、摩托羅拉、Sprint和德州儀器(TI),都是該聯盟的成員。
短期內不會有所謂的Google phone,或Gphone上市。而一個包含眾多不同成員參與的龐大企畫,若干規劃和細節隨時都可能更改。目前還不清楚他們何時會公佈最終的版本。Google一直拒絕談論Gphone話題,或證實5日的活動。
Google有意進軍行動電話市場的謠言,近幾個月來傳遍矽谷和無線產業。該公司的興趣很簡單:目前全球流通的手機超過10億支,銷售也毫無減緩的跡象。
未來的手機只會變得更加精密複雜,各家大廠莫不卯足全力,希望能搶先開發出真正的行動電腦。Google擁有頂尖的工程人才,足以在開拓這個領域的同時,阻擋微軟等傳統對手的進逼,還有足夠的資源,迫使行動產業不敢小覷這個相對缺乏經驗的新手。
行動電話正要展開一場行動上網的升級。當行動上網達到PC上網的水準,將會需要搜尋和特別為行動電話製作的應用軟體,這些都是Google的傳統強項。而當你有用不完的錢,要買到你沒有的東西可謂輕而易舉。Android是Google在2005年收購的一家行動電話軟體公司。原創辦人是Danger的共同創始人Andy Rubin。外界一直不太瞭解Android的產品內容,但謎底即將揭曉。
開放原始碼社群似乎對Android貢獻良多。消息人士說,Google將採用Apache License 2.0(Apache許可證第二版)。專門為網路設備和行動電話等裝置定製Linux軟體的公司Wind River Systems,也是上述聯盟的重要成員。該公司在為Google製作Linux基礎、整合特定硬體,和提供電話公司相關軟體支援等工作上扮演重要角色。Wind River的代表不願就此事發表任何評論。
Wind River過去最知名的產品是其作業系統VxWorks,但自2003投入Linux陣營後,Linux就一直是該公司執行長Ken Klein最重視的產品領域。
但Linux行動電話軟體一直是產業集團內不太受歡迎的主題,曾處理過這項挑戰的組織包括Linux Phone Standard (Lips) Forum(Linux電話標準論壇)、Open Source Developer Labs(開放原始碼開發員實驗室)、Consumer Electronics Linux Forum (消費者電器Linux論壇,簡稱CELF),和2006年成立的LiMo基金會。
Google領軍的開放式手機聯盟是從LiMo分出的組織,但兩者成員有許多重疊,關係互利。為Google服務所設計的Linux電話軟體可與LiMo的成果接合,提供開發員一個統一的軟體基礎。
行動電話無法隨意執行任何軟體。電池的壽命是主要考量,因此必須為這個記憶和運算能力有限的環境,設計專用的軟體。Linux的優點在於它是組合式的軟體,可用相對低廉的成本,組合你所需的部分。
此外,和個人電腦相比,電話比較複雜。ARM的晶片幾乎是目前全球每一支手機的設計核心,只是不同的製造商,如三星和德儀,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軟體相容性。然而,Google軟體的成功關鍵,將是大眾的接受度。民眾喜歡時髦的硬體,但操作的主體是軟體,這才是使用者與裝置建立黏性的重點。
Google在行動廣告領域的競爭者JumpTap執行長Dan Olschwang表示:「我不確定這是一件產業支持的大事,或只是一個Google陷阱。如果那真的是開放原始碼且行動電話製造商願意接受,那將是一件足以改變整個產業的大事。」業界專家指出,Google不只想把賺錢的廣告科技擴張到新的平台,也想重組整個電信業,和打破限制消費者使用何種手機、電信商及服務的圍牆花園(walled garden)。
廣告代理商Publicis Groupe旗下顧問公司Denuo的執行副總Tim Hanlon表示:「Google號稱的開放原始碼途徑,或開放網路途徑,是與行動電信商目前的世界觀對立的。」電信商「不願分割裝置與服務,他們不喜歡讓第三方軟體在他們專有的網路上執行。」
專門研究Google的作家Stephen Arnold表示,若Google成功地打開了封閉的電信業,這將是該公司近兩年來最重大的成就。他說:「電話公司不瞭解Google的事業,現在雙方開始溝通了!」而Google很有可能手握致勝王牌,只要他們不退出2008年1月進行的700MHz波段競標。
Google是否真能身兼行動軟體開發商、搜尋引擎、網路應用軟體代管商和無線電信商等多重角色?民眾是否真的會買帳?答案就快揭曉了。(陳智文/譯)


分析:Gphone...你在哪裡?

CNET新聞專區:Elinor Mills  2007/10/25 13:38:03

根據Search Engine Land部落格列出的時間表,Google推出手機,或Gphone的謠言早在2004年底開始流傳,並在最近幾個月達到高點。但真正的Gphone何在,似乎仍待搜尋。
市場原本猜測Google會在24日向分析師說明,但直到現在,Google高層和公司發言人都拒絕評論,或甚至證實有Gphone這項產品。
通常無風不起浪,而Google的專利申請或可透露一些蛛絲馬跡。專家指出,不同於蘋果的iPhone,Gphone可能不是硬體裝置,而是軟體與基礎設施支援的搭配,讓其他公司製造的手機可以使用Google的服務。
專門研究Google的作者Stephen Arnold表示,Google可能與法國電信(France Telecom)的行動電話部門Orange和日本的KDDI合作。他研究過Google的專利,發現其中有超過十幾項與行動電話相關。
Arnold表示:「可能會有一個以上的參考用Google手機。它們會內建各種Google功能,從所謂的主動搜尋到地圖和行事曆服務等。Google已經準備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回應市場行為。」
UBS分析師Arthur Hsieh在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台灣的手機製造商HTC將在今年底出廠5萬支裝有Gphone作業系統的手機給開發員。
Arnold指出,Gphone可能會有某種廣告模式,因為Google申請了一項廣告電話的專利。Sterling Market Intelligence社長Greg Sterling也表示,不僅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曾表達有意用廣告分攤部分電話成本,該公司目前的行動應用軟體即可提供廣告。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Charles Golvin表示,包括搜尋、地圖、Google Talk等服務都可能加入廣告。他說:「那是他們的生意模式,賣廣告。」專家表示,Gphone應該不會採用高價的觸控式螢幕,Google可能會推出比Windows Mobile裝置更好,但更便宜的版本。
分析師認為,提供低成本或補助性的裝置,也符合Google以無線技術大幅開拓新興市場的策略。Golvin說:「未來幾年,還會增加10億以上的行動電話用戶,這些人過去大都從未使用過手機,但也從未用過網際網路。他們的第一次網路經驗很可能是手機,而非PC。」
Search Engine Land編輯Danny Sullivan說:「我傾向認為(Gphone)會是一個作業系統,而他們會和一家手機公司合作。」還有許多人猜測Gphone將採用某種Linux作業系統。Sterling表示:「Google會希望讓它更有用,不只是一支能上網的手機。這似乎符合Google創辦人的精神,他們希望有很多有趣的應用和延伸。」
那些延伸可能是什麼?Arnold表示,根據Google的專利申請,他們希望讓電話成為可以連接鍵盤和螢幕的虛擬主機。另一項專利可讓Gphone用來定位和監看軍隊在戰鬥中的移動位置,並傳送地圖和其他重要資訊。此外還可能有監督心跳、脈搏,在身體不適時主動通知急救人員的醫療照護功能。
不論Google只是單純想把獲利可觀的廣告模式移植到無線空間,或是想為多功能的裝置創造軟體和服務,該公司無疑視行動電話為一個極端重要的市場。
Sterling說:「Google對加速發展行動市場有點焦急,他們在語音應用軟體採取的多面途徑、可能(競標無線)波段執照、為開放網路進行遊說、軟體開發、可能推出的Google Phone,在在顯示一種非常激進的操作,也代表他們對此感到急迫。」
Google可能競標700MHz無線波段,讓美國行動電信商倍感威脅,害怕這家搜尋公司會進一步變形為電信服務商。Cantor Fitzgerald 分析師Derek Brown表示:「Google似乎想在美國行動產業扮演一股分裂的力量,潛在地促使(產業的)行為改變。」當然,這也只是猜測,至少在Gphone真正現身之前。(陳智文/譯)

分析:Google壓寶行動市場
搜尋巨人Google最近動作不斷,準備大舉進軍美國行動電信市場,而這個策略讓Google與各大行動電信服務商維持微妙的競合關係。
上周,Google與美國無線電信公司Sprint Nextel簽約,將Google的手機服務與Sprint的新4G WiMax網路整合起來。
但Google與電信業者的關係除了合作之外,也有競爭。Google最近宣布,打算參與競標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公開標售的700MHz無線頻段。同時,Google也持續推動在舊金山與加州山景城打造免費市區Wi-Fi網路的計畫。
最近的一連串行動,令觀察家揣測Google的終極目標何在。Google是想用標購得來的頻段布建自己的無線網路呢,還是打算簽署更多類似與Sprint Nextel簽的合約? Google會推出自己的手機,與摩托羅拉、諾基亞、和蘋果iPhone等對手競爭嗎?
《Search Engine Land》編輯Danny Sullivan說,Google的這些舉動,從參與無線頻斷投標、與Sprint合作建構WiMax網路服務到打造Wi-Fi網路之都等,其實都是Google現有業務的延伸,可確保足夠的頻寬以供YouTube等應用使用。
Sullivan說:「他們擔心電信業者會限制存取他們自己的服務,而且,如果他們無法提供那些服務,恐怕會虧錢。因此,假如他們能改變遊戲規則,或擁有自己的頻寬,就可以直接擁抱消費者。畢竟Google現在擁有YouTube--全球資訊網(Web)的一大頻寬佔用者。」
Google則表示,上述計畫,不論是與電信業者結盟,或直接跟他們競爭,著眼點都在提供網際網路存取。
Google特殊專案部負責人Chris Sacca說:「行動通訊是接觸廣大民眾最快速、也最便宜的方法。地球上還有不可勝數的人尚未能存取網際網路,我們認為,行動通訊提供他們最佳的上網機會。」
不過,Google對布建行動網路的特定計畫三緘其口。目前看來,Google的策略似乎介於與電信業者結盟和自己掌控全局之間。因此,Google在國會聽證會抨擊電信公司的同時,也設法與同一批公司閉門議約。
美國行動電信公司對Google存有戒心,不知這個搜尋巨人是敵是友。因此,部分電信業者,像Verizon Wireless和AT&T,遲遲不願把Google的行動服務納入自家的服務選單中。
Google已和亞、歐兩地的大型電信公司敲定協議,合作夥伴包括Vodafone和中國移動通信公司(China Mobile)。但Google Mobile產品經理Sumit Agarwal承認,美國無線業者對接納Google為合作夥伴,顯得裹足不前。但Agarwal相信,美國行動電信公司很快就會改變態度。
他說:「我們的用意是與全球夥伴攜手合作,把所有的服務集合起來,提供行動通訊使用者最大的價值。當然,是有部分業者抗拒改變,這是很自然的。但業者很聰明、明理。他們看得出大勢所趨,必須做改變,而他們也有意願改變。」
自2006年11月以來,Google就與Sprint合作,把行動版Gmail等Google提供的手機應用服務,直接整合到Sprint的無線服務選單中。Google另外也跟Helio、Leap Wireless和 Kajeet等美國業者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關係。
但最近與Sprint簽署的這一筆交易,把雙方的合作關係提高到新的層次:將更多Google技術植入無線服務。而這樁合約可能成為Google日後與其他電信業者簽約的藍本。例如,Sprint計劃把定位(location)技術與Google的搜尋工具、電子郵件和聊天服務整合起來,讓行動裝置使用者更確定自己的所在地點。
換言之,消費者可利用Google搜尋附近的咖啡館,不必再輸入區碼。他們也能自動把行蹤傳送給朋友知道,只需用在手機上用Google Talk聊天程式或用電子郵件建立線上會議即可。
但顯然Google無線策略最大的賭注,在明年元月將參與700MHz頻段的競標。
700MHz頻段可供長程廣播,且能穿透厚牆,原先用來提供類比電視廣播,目前被視為美國無線廣播頻道中最後一塊上好頻段。從行動電信業者、公共安全公司到Google,都認為700MHz頻段是擴大行動寬頻服務的絕佳機會。
Sacca最近接受專訪時說:「Google願意做一切必要的努力,把自由競爭精神引進這個市場,並把服務的價格壓低到最低廉、可服務最多人的地步。接下來要做的,涉及網路的布建與經營,並與眾多先前被排拒在門外的公司合作。對他們來說,參與競標所需的50億美元,是高不可攀的門檻。我們也希望與現有的電信業者合作--如果他們的經營模式願意把使用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並以這些顧客的經驗為優先考量的話。 」
Google呼籲FCC在標售700MHz頻段時能採用一套規定,要求某些頻段經營執照的得標者必須遵守開放的原則,包括保證讓消費大眾能使用任何裝置或網路軟體,並強制得標者以合理的批發價出租頻段,讓小公司也能取用無線頻寬,以建置有競爭力的無線服務。
美國兩大無線電信業者AT&T和Verizon Wireless已表示,他們願意接受裝置公開存取的遊戲規則,但反對硬性規定非得對用批發價買頻寬的公司開放存取。
Sterling Market Intelligence分析師Greg Sterling說,Google表態參與頻段投標,目的不明,但「最近他們同時做這些事,反映他們相信行動通訊是重要的策略領域,必須積極投入」。
他指出,Google的主管向他透露,Google不打算成為網路服務供應商,或行動虛擬網路經營者,「他們希望與夥伴和潛在夥伴對話,而不是與他們競爭」。
他認為,Google最終的目標似乎是:改善使用者經驗。他以「Goog 411」(一種以語音啟動的行動裝置搜尋工具)為例說:「他們是想讓無線服務更簡便易用,進而促使更多人採用。」
有些部落客則揣測,Google對改善使用者體驗的興趣濃厚,未來可能開發自己的手機。
Google未表示會不會進入手機市場,但 Sacca最近接受訪問時已表明,Google覺得裝置市場的競爭已經夠激烈的了。(全文完,唐慧文/譯)

微軟盛讚Google強大 證明軟體市場開放競爭

CNET 新聞專區: Anne Broache  2007/11/08 13:50:03

微軟在本週二向聯邦法院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表示,Google是顯示軟體市場開放性和競爭性的最好例子,前景非常好,2315億美元的市值使其成為美國第五大市值最高的公司。
Google強大構成了微軟反對延長對其反托拉斯監管期限的主要根據之一:在過去5年中,軟體產業發生翻天覆地改變。微軟稱,不僅僅面臨來自Google的競爭,還面臨開放原始碼軟體運動的快速發展,以及雅虎、MySpace.com、蘋果iTunes、Salesforce.com的競爭。
在文件中,微軟的律師用相當的篇幅讚揚了競爭對手。他們稱讚Google在多種產品上取得了非凡和迅速的成功,其中包括獲利極高的付費搜尋廣告業務
在過去的5年中,微軟受到與司法部達成的反壟斷協定的約束。這一協議中的大多數條款將於今年到期,美國司法部已經表示不支持延長這一協議,但是,許多州都反對這一協議這麼快就到期,聲稱微軟需要在更長的時間內遵守這一協議,因為目前不清楚其目標是否已經實現。
除了描述它認為的軟體領域的競爭,微軟在文件中還提出了延長監管期限的許多法律障礙。微軟稱,試圖延長反壟斷和解協議期限的州過於強調這一和解協議是否減少了Windows的市佔率,而這並非是當初達成和解協定的目標。
微軟還指出,在當初就和解協議進行談判時,加州要求10年的監管期,但這一監管期在聯邦地方法院和上訴法院都被否定了。當時各方達成協定,如果發現微軟故意違反和解協定,監管期限可以再延長2年時間。微軟在其文件中指出,這些州沒有提供將監管期限延長一倍的原因和合理的目的。

宏碁諷華碩Eee PC:生不逢時

記者曠文溱/台北報導 2007/11/06 20:07 對於競爭對手華碩的Eee PC連月來佔據媒體版面,宏碁坦言剛開始的確有點緊張,但是後來根本就置之不理,該公司高層說。
繼上個月底法說會上,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才批評華碩Eee PC要消費者妥協太多,等三個月再看看能不能存活之後;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顯郎今(6)日又再對Eee PC炮聲隆隆,表示前者生不逢時。因為倘若在五年前筆記型電腦的價格還在五萬到八萬元不等的情況下,要價一萬多元的Eee PC的確具有市場吸引力。但是時至今日,一台功能完整的14吋筆記型電腦,要價也不過兩萬元,
他補充道,經過市場調查後發現Eee PC根本不會對宏碁構成威脅,因為銷售成績並未如華碩所述一路紅盤,而且據悉Eee PC的退貨率遠高過於一般筆記型電腦的2%。
「Eee PC剛推出的第一個禮拜,的確讓人睡不著;第二個禮拜就還好;到了現在,我根本不想管,」林顯郎說。
華碩係在上個月16日正式在台銷售該公司首款低價電腦Eee PC:搭載4GB固態硬碟、512MB記憶體、具有網路攝影機的Eee PC,含稅價11,650元。另外一款不具有網路攝影機的版本,售價10,500元,訂於11月中上市。皆搭載英特爾Celeron-M處理器和Linux作業系統。
自從推出Eee PC後,可看出華碩極力為這款產品抬轎:不僅在法說會上難得一見的以這款產品為重點介紹;該公司更出席自由軟體大會,宣揚Eee PC採用Linux開放作業系統。
根據華碩公布的數字,今年底以前,Eee PC的銷售量已經達到一萬台,年底前將達到30萬台;明年極有可能超過380萬台的銷售成績。眼看華碩的好成績,包括了惠普、神達、微星等電腦廠商,都表示不排除在明年推出低價電腦。
但是相較於上述廠商的興味盎然,宏碁不僅表示不會參與,更帶著一種看衰的態度。
林顯郎表示,經驗證明一台功能不完整的電腦,很容易鍛羽而歸,因為個人電腦已經有25年歷史,市場對電腦的定義和想法已經根深蒂固。林顯郎表示,Eee PC的作業系統是較少人使用的Linux,處理器則為低階,加上沒有硬碟。不會是主要筆記型電腦採購者的首選。
「宏碁10年前也推過沒有硬碟的低價電腦,但是最後也沒有成功,」林顯郎說,「只能說施崇棠很有勇氣。」
而就算微軟將為低價電腦量身定作精簡版的Windows XP作業系統,林顯郎認為對前者亦無多大助益。因為一分錢買一分貨。
「作業系統的容量少,代表可以支援的軟體就少,」他說。
而值得注意的一點的是,宏碁認為不僅對電腦規格講究的市場不會買單Eee PC,即使是開發中的國家,例如中國大陸,對Eee PC也會抱著卻之不恭的態度。
「像中國大陸這樣的市場,所得是兩個極端發展:很有錢的要超高規格;很窮的連生活都不容易,怎麼買得起Eee PC?」林顯郎說。
華碩:數字說明一切
針對宏碁的批評,華碩表示數字已經告訴了市場:Eee PC大受歡迎。
華碩行銷總監韓德行否認有退貨的情事。而且在全省各大主要賣場,如燦坤、聯強、順發等,Eee PC幾乎一上市就銷售一空。
他表示,目前Eee PC每日的出貨量是3千台;目標是在11月將產能拉高到5千台。以台灣地區而言,每天都有2千台到3千台的到貨。
「或許可以等再過幾個月,看看宏碁有沒有意思打算進來這塊市場,」韓德行說。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阿里巴巴收購Yahoo中國 旗下分四品牌、四業務

CNET新聞專區:ZDNET China/北京報導(文/高飛  2005/08/12 12:52:57

阿里巴巴公司和雅虎公司(Yahoo)同時在北京宣佈,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
據悉,阿里巴巴收購的資產包括雅虎中國入口網站,雅虎搜尋技術,通訊和廣告業務,以及3721網路實名服務,雙方還計畫將一拍線上拍賣業務中雅虎的所有部分併入阿里巴巴,並獲得「雅虎」品牌在中國的無限期獨家使用權。雅虎的楊致遠透露,交易將在第四季完成。
雅虎公司COO(營運長)羅森格表示,雅虎由此與阿里巴巴公司達成策略聯盟關係,雅虎還會出資10億美元成為阿里巴巴公司的股東之一。阿里巴巴公司也會獲得雅虎公司的搜尋、通訊和廣告技術平臺,內容資訊以及全球通過資源在中國的獨家使用權。
阿里巴巴創始人兼CEO馬雲告訴記者,雅虎將在阿里巴巴占40%的經濟利益,擁有35%的投票權。阿里巴巴共有4個董事會席位,其中阿里巴巴占兩席(馬雲及公司CFO),雅虎楊致遠一席,軟銀孫正義一席。
馬雲表示,此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電子商務和搜尋引擎。今後阿里巴巴將有四大品牌:雅虎中國、阿里巴巴、支付寶和淘寶;公司業務將覆蓋:即時通訊、電子商務、搜尋與入口網站四個領域。
阿里巴巴方面沒有透露雅虎10億美元的投資何時到位,馬雲還表示,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已經盈利。未來一定會上市,但現階段並不急於完成。馬雲還透露,他將擔任雅虎中國總經理的職位,辦公室會設在北京。
談及公司的未來目標,馬雲表示,之前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超過eBay,而現在在中國市場已經超過了易趣。收購雅虎中國之後,馬雲的目標又增加了一個,就是全球範圍內,「在搜尋引擎領域超過Google」。

中國電子商務的未來與展望

ZDNET China 消息:寨克報導  2001/05/24 16:24:06

如果你的網站沒有出口到中國,你將失去一個世界性的機會。今年2月7日的《華爾街日報》網站上,有一則廣告這樣寫著。
美國公司Accenture(原Anderson Consulting)(www.accentrue.com) 推出了一個以中國山水和人物為背景的整版跨頁廣告說著:「到2007年中文將成為第一網路語言」,廣告的最下角是Accentrure公司的經營範圍:「諮詢、科技、外部協作、聯營、風險投資」。
在美國,輿論左右著人們的視聽,看一看過去一二年裏,美國主流媒體對國內電子商務的報導,就可以瞭解美國人對中國電子商務的關注程度。
據全美最大的新聞資料網Proquest(www.proquest.com)不完全統計,1998年至2000年的時間裏,全美媒體關於中國網路發展和電子商務現狀的報導和文章有將近90篇,而且集中在2000年。而美國新興的線上雜誌「電子商務時代」(E-CommerceTimes,www.ecommercetimes.com),近年來關於中國電子商務的專題報導就有2600篇之多。
除了文章的篇幅之外,越來越多的美國主流媒體開始關注中國IT產業、網路發展和電子商務的現狀和未來,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商業周刊》等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另外,在美國擁有大量讀者、頗具權威性的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以及總部設在香港的《遠東經濟評論》也加入到對中國電子商務報導的行列。這些媒體以不同的新聞體裁,如人物專訪、研究分析、綜述、報導評論、實地採訪等手法,系統地把中國電子商務的狀況介紹給美國的讀者。總結這些報導和分析,可以看出美國輿論對中國電子商務的現狀和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西方行之有效的模式不一定適合中國像Amazon.com或是eBay那樣的美國模式的網站並不是為亞洲市場而設計的」,照搬美國的模式並非一定行得通。
「滑鼠+水泥」:一條中國電子商務的可行之路以《華爾街日報》為代表的一種觀點認為:由於中國在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包括信用體系、配送體系)的建設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就現階段而言,「滑鼠+水泥」的策略不失為一種明智而可行的電子商務策略。
中國概念股下跌的背後仔細探究中國概念股下挫的原因,實際上是美國投資人開始對整個「網路經濟」的規模特別是「網路股是否可以盈利」這一問題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和擔憂。
看好中國電子商務的前景美國的媒體和研究機構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預測多以新聞報導的形式出現在美國各大媒體。其主要的觀點是:中國的電子商務將是一個「市場機會與風險並存」的市場。

西方行之有效的模式不一定適合中國
美國媒體普遍關注的中國電子商務的三大問題是:產業結構、信用體系和配送體系。2000年5月號的《工業周刊》在評論中國電子商務現狀時認為:雖然中國電子商務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受到以下兩個方面的制約:(1) 信用體系。中國人傳統的購買行為和付款習慣多以現金交易為主,「信用卡」在中國目前還只能算是銀行「現金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而信用體系是電子商務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所以,中國邁向真正電子商務的道路任重道遠。(2) 電子商務的配套設施不健全。其中,配送體系的落後阻礙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該媒體還大膽地論證:「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模式(Dotcom模式)不一定適合中國」。美國的市場調查諮詢機構Gartner Group對此也有同樣的看法。這家機構對亞洲包括中國的Dotcom公司發出了類似的警告。該公司亞洲研究總監JoeSweeney表示:到2004年,由於增長緩慢的在線廣告和日益惡化的財務狀況,亞洲網路公司將有85%倒閉或被更大的公司吞併。他強調說:」像Amazon.com或是eBay那樣的美國模式的網站並不是為亞洲市場而設計的」,照搬美國的模式並非一定行得通。
除了信用體系和配送體系兩大障礙之外,這篇文章還分析說,中國電子商務目前僅僅是區域性地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廣州,它所形成的是一個區域性的市場,而地區的差異性是中國電子商務的另一大障礙。比如中國大部分的人口分散在偏遠的農村,基礎設施亟待改善。地區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均衡會對整個系統產生影響。這些地方差異性因素在整個的投資過程中是不能忽略不計的問題。文章提醒華爾街的投資家們:既不能忽視中國這個未來貿易潛力高達7000億美金的市場,又不能夠簡單地認為通向中國電子商務的道路是一條輕鬆的「坦途」。
去年 7月28日《華爾街日報》以「Internet 吸引眾多人數,花錢人數寥寥 」為題,分析了中國網路資訊中心 (CNNIC)發佈的「中國網路用戶的研究報告」的部分研究結果。文章對中國網路用戶的數量、收入、消費能力、對網上廣告的態度等問題都有如實的轉述和報導。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事實是,美國的9000萬網友(截至2000年7月)中,30%的網友平均每年消費在1000美元以上。而中國1700萬網友(到2000年7月)中,2/3的網友收入少於240美元。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大陸B2C的規模和消費能力目前還與美國相去甚遠。

「滑鼠+水泥」:一條中國電子商務的可行之路
以《華爾街日報》為代表的一種觀點認為:由於中國在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包括信用體系、配送體系)的建設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就現階段而言,「滑鼠+水泥」的策略不失為一種明智而可行的電子商務策略。
最近,美國出現了一個時髦的新名詞「整合零售」(Integrated Retailing) ,即純粹的網上企業(Click)與傳統企業(Brick) 形成的策略聯盟,網上企業通過市場行銷的手段吸引大量的網路用戶,而這些網路用戶需要購買商品時可以有選擇地在網上或者零售店裏購買。這樣,網上企業把大量的客戶轉化成了零售店裏潛在的用戶,從而增加了銷售額。同國內一樣,非常多的美國人擔心網路安全問題而不願意網上購物,因此傳統的零售業並沒有因為網路零售業的興起而衰退,相反,網上企業還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潛在的客戶。
在美國,已經有不少成功的「整合零售」案例,比如:美國最大的網上寵物店Petopia和美國最大的寵物零售商Petco相互融資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就是一個成功的「滑鼠+水泥」的典型。AOL與時代華納的合併是另一個好例子。 以零售鮮花起家的1-800 Flowers為了適應網路用戶日益增長的網上消費的需求,把鮮花零售店同時搬到了網上,並將公司的名稱改為1-800-Flowers.com 。
難怪《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說:」無論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的時機是否成熟,你必須使你的生意滿足市場的需求」。言外之意,中國市場出現了電子商務的需求,無論它現在多小,你都必須滿足它。

中國概念股下跌的背後
提到「美國人眼中的中國電子商務」,不能不提到以新浪、搜狐、網易,中華網、亞信所代表的中國網路科技概念股。他們是美國那斯達克的一支新軍,也是大陸許多人關注的焦點。然而,美國那斯達克在2000年一年之內跌幅高達 39.3%,從而使整個中國概念股也隨之全面下挫。仔細探究中國概念股下挫的原因,實際上是美國投資人開始對整個「網路經濟」的規模特別是「網路股是否可以盈利」這一問題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和擔憂,因而波及那斯達克所有網路類型的股票,而不僅僅是中國概念股。投資人對中國網路企業的盈利未來所持有的擔心,導致中國網路股隨大盤整體滑坡。
其實,投資市場上資金不足的狀況在去年的中後期已經出現了。據紐約一家叫VentureWire 的金融投資公司統計:去年3月份有77個B2B模式的交易市場(E-marketplace),共獲得了8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到8月份僅有35個B2B平臺得到了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投資者們的投資速度和力度顯然是放慢了。以前從不考慮網路公司盈利的投資家們現在更注重對可行性、經營模式、盈利的實現性的分析和研究了。這一現象還表明:電子商務單靠一個好的點子、一份好的市場策劃報告或者跑馬圈地式的行為已經沒有太多的可能得到投資家們的青睞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暫時低潮只不過是全球電子商務低潮的一個協奏曲而已。難怪「中國人網站」(已並入搜狐)的CEO Michael Robinson去年9月份對美國《廣告年代》的記者說:「由於財政原因不得不解雇270位員工中的102位」,「我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看好中國電子商務的前景
美國的媒體和研究機構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預測多以新聞報導的形式出現在美國各大媒體。其主要的觀點是:中國的電子商務將是一個「市場機會與風險並存」的市場。Gartner Group預計:到2003年整個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的交易量將達到3400億美元,其中B2B 交易量占80%,將達到2720億美元;2005年,中國的網上用戶人數將超過日本。
美國另一家市場調查公司萊曼兄弟認為:2005年中國在B2B交易量上將僅次於日本成為亞洲第二大國。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時報》評述中國高科技發展時認為:「中國到201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高科技產品市場,並超過新加坡、臺灣、馬來西亞,甚至有可能超過日本」。對於網路公司普遍關心的網路廣告問題,美國《廣告年代》雜誌做了如下的分析:中國的網上廣告就目前的成長速度和廣告量都十分不夠。「敬而遠之」是目前中國廣告客戶的普遍心態。最近一份新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到2004年中國的網上廣告將達到4億多美元。
1999年10月4日,美國《經濟周刊》刊登了對幾位元中國年輕一代網路經營和探索者的採訪。其中,重點筆墨留給了中國第一家從事網路廣告與網路推廣研究的機構--「網路廣告先鋒」(www.wisecast.com)的總經理任向輝身上。文中對任向輝創業的艱辛和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均有報導和描述。而在對中國網路精英的報導中,最有份量的要算去年8月26日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刊發的,對B2B網站「阿里巴巴」(www. alibaba.com) 執行長馬雲的專訪。文中談到了「阿裏巴巴」將中國的小企業與全球的供應鏈相連接的電子商務策略 ,以及馬雲創辦「阿「巴巴」的經過。透過這些人物專訪以及與他們的對話,西方記者感覺最強烈的是,中國年輕一代的網路先鋒們在電子商務和網路發展方面作出的積極的、不懈的努力和強烈的進取精神。難怪一些美國記者認為:網路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得到了整體提升,那種願意與外部世界競爭的強烈願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國網路雜誌《電子商務時代》對中國電子商務的評述,代表了大部分美國媒體對中國電子商務前景的看法:「無論你是否想與中國打交道(喜歡或是不喜歡,中國將成為美國下21世紀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你的網站沒有出口到中國,你將失去一個世界性的機會」。(編輯:李博)

中國電子商有兩大隱憂待克服
CNET新聞專區:綜合外電  2004/09/21 13:05:30

金融與郵政系統不良正阻礙中國網路購物市場的發展。
上海人Lin Ying透過網路銷售玩具熊,買家堅持要到熱鬧的人民廣場完成交易。
這位28歲的會計師說:「它是一個巨型的維尼熊玩具,競價者出價350元人民幣,所以他當然要看看實物了。」
由於網路欺詐時常見諸於報端,以及郵局派送的問題,這種「實體」交易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商務領域一種必須,但卻也帶來相當的麻煩。
但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的網路購物市場可能永遠無法發揮出它的潛力。
上海艾瑞市場諮詢研究公司(iResearch)的資料顯示,去年,中國的網路購物的市場額份是42億人民幣(5.075億美元),預計今年的市值值將倍增。如果上述限制因素得到解決,中國的網路購物將前景無限。
國際網路零售大廠,包括eBay、雅虎、Amazon.com去年都已經進入中國市場,這些公司用於收購中國本土公司的資金已經達到3.75億美元。
網路購物的顧慮
產業人士指出,中國9千多萬的網友當中,僅有10%的人透過網際網路購物,在美國,這一數位為38%。
中國第二大線上拍賣網站淘寶網的總經理孫彤宇(Toto Sun)說:「中國人想進行網路購物,但很多人害怕邁出這第一步。」
他說:「他們有很多顧慮,比如線上付款是否安全?所購商品是否是假冒偽劣商品等等。」
百度的財務長王湛生(Shawn Wang)認為,這些問題正在阻礙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百度擴展業務範圍的腳步。
王湛生說:「電子商務是我們正在很認真考慮的一個拓展方向,我們將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
分析師指出,中國四分之一的網路交易還是由個人來完成的,僅有30%的網路購物透過網際網路途徑來完成的,中國社會仍然是一個現金為主的社會。
目前,中國的信用卡持有者大約有2百萬,而中國的人口有13億。
為了增加信用卡的普及程度,攜程網路本周宣佈,將聯合招商銀行發行一種旅行信用卡。
eBay中國易趣公司的負責人邵亦波(Shao Yibo)認為,缺乏信用付款系統是造成中國網路交易低下的主要原因。第二季,eBay易趣的交易額為6300萬美元。目前,eBay的線上交易付款支援商PayPal已經在北京聘請顧問人員,他們正在謀求進入中國付款市場,現在,國內的線交易付款支援主要依靠銀行以及行動運營商來完成。
郵局問題
中國的線上交易也受到郵局遞送系統的影響。
但隨著中國逐步開放其快遞市場,中國郵政很快將面臨來自諸如DHL、UPS與聯邦快遞(FedEx)的競爭。
中國的當當網以及卓越網路經在嘗試新的郵政機制,比如,組建由年輕人構成的自行車郵政隊伍,這些郵政員會負責收取用戶的付款,並上交公司。
當當網的創始人俞渝(Peggy Yu)說:「我們希望充分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優勢。」

馬雲談成功之道:缺錢、沒技術、不做計劃

記者馬培治/台北報導  2007/11/07 20:06:03

從一個月入不過89元人民幣的英文老師,變成全球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的經營者,馬雲自認成功的關鍵在:缺錢、沒技術、不做計劃。
發跡於中國,提供中國中小型製造業與海外採購者進行電子交易平台的阿里巴巴(Alibaba)創辦人馬雲,本週來台訪問,並受中國信託金控董事長辜濂松之邀發表演說,他以幽默且略帶反諷的方式,講述自己投入網際網路產業的緣由,以及阿里巴巴集團發跡的過程,以及如何挺過2000年之後的達康泡沫危機。
ZDNet摘錄了馬雲演講以及在記者會上受訪的相關談話,為便於讀者閱讀,以訪談的形式編輯如下:
問:你在1995年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網站,之後又經營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你怎麼看自己的成功?
答:其實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成功過。和很多所謂成功的人相比,我既沒有技術背景,更沒有父母庇蔭,這樣怎麼能成功呢?可是,當我某天念頭一轉,發現如果阿里巴巴從世界上消失,那可能至少會有50萬個中小企業因而破產、倒閉,數百萬人失業,我才驚覺,原來自己做的早已經不是普通的事情。
其實若要說阿里巴巴成功,也不盡然,媒體對我們其實也是褒貶不一,對我來說,阿里巴巴不過是一間普通的公司,或許發展是比較快,名氣也比較大,但我要說的是,對每一個進來阿里巴巴的員工,我都會告誡他們,這裡沒辦法保證你升官發財,但可以保證你一定會非常辛苦。
問:不過很多人認為你在網際網路還沒進入中國時,就看到網路的先機,很有遠見,你是怎麼辦到的?
答:我沒有什麼遠見,那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過去也很多人問我,怎麼一個教英文的會搞起網路?其實連我一開始教英文,也都是機緣。
我13歲時開始學英文,但方法和一般人很不同。除了上學,我一有空就會到西湖(按:馬雲是杭州人)邊的賓館,找老外練英文,當他們的導遊,就這樣練了八年。在和這些外國人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外國人的想法和我受到的教育有很大不同,讓我了解到外面還有另一個世界。
我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杭州教書,薪水非常少,不過百來塊人民幣,其實深圳、海南陸續開放成經濟特區,有些當地學校用上千人民幣的月薪來挖角,但我一直沒去,因為在我畢業前,某個老師曾認為我穩定性不夠,需要鍛鍊,要我答應他至少要做滿三年才能換工作,我守住這個承諾,沒有去賺錢,教了五年書才離開。
1995年我到美國找朋友,他向我介紹當時美國正流行,但中國卻還看不到的網際網路,我搜尋了beer、China等字,發現一個關於中國的網頁也沒有,於是便設了可能是中國的第一個網站「杭州翻譯社」,怎知開站的當天晚上就收到好幾封電子郵件,我便想,網路應該可行。
於是我就回杭州,借了兩萬元設了中國黃頁,我們一家家拜訪中國的製造業,再把他們的產品目錄翻譯成英文,放到網站上,但當時中國根本沒有人知道網路是什麼,向政府註冊也因沒有網路的分類而遭遇困難,更有不少人把我們當成是詐騙集團。
為了建立知名度,我甚至盜用當時中國名氣正響亮的比爾蓋茲的名義來宣傳,加上中國郵政終於在1995年八月在內地開通網際網路,知名度才漸漸打開。
當時我身邊所有的朋友都反對我放棄教職,投身未知的網路事業,但我非常堅持,因為我一直覺得我感受到了一些他們沒有看到的東西,我覺得我應該要做。
問:創業過程應該有很多困難,你覺得你為什麼會成功?
答:幾年前我應邀到哈佛演講,就有人這麼問。我的答案非常簡單,第一,我沒錢;第二,我不懂技術;第三,我從來不做計劃,這是我們活過來的原因。
先談沒錢,一般人總會認為,經營一家公司,資本愈雄厚愈好,但我認為,很多失敗的公司就是因為太有錢,所以才更容易犯錯。我創中國黃頁時,只有借來的兩萬元,所以花每一分錢都必須非常小心,小器沒什麼不好,公司的錢就是要很小器,一點一點地去花才對。
再來是不懂技術。可能有些人會批評我是外行領導內行,但我認為,外行當然可以領導內行,關鍵是在於尊不尊重專業。我向來不干涉技術部門用什麼技術,我只關心東西做出來好不好用、簡不簡單。由於我不懂技術,我只要求他們做的東西一定要簡單,我們是做中小企業的生意,客戶可能比我更不懂電腦,如果我不會用,那80%的人都不會用,如此一來就沒有生意了,我不干涉技術,但我要求一定要是客戶導向的思考。
至於不做計劃,這可能讓人不感到不可思議。但從我1995年創業到現在,我只寫過一份商業計劃書,剛好還是寫給台灣的一家投資者作風險評估用的,但最後我們因為網路泡沫沒有來台灣投資。我認為,計劃寫得再漂亮,遇到環境變動便失去意義,有沒有即時應變的能力才是重點。計劃寫得再好、再仔細,商場情勢卻未必如你所想。
眼光、胸懷、實力
問:可是這麼大一間公司,不可能完全不做計劃吧?在香港掛牌上市是在計劃之中嗎?
答:我本人是不做計劃的,但公司裡面還是有些人必須要做一點計劃,比如說CFO(財務長),他就會做很多財務的規劃。至於上市,老實說,我們有想過上市,但從沒具體規劃是在什麼時候。
問:你後來把中國黃頁賣給中國電信,還一度到北京的外交單位,規劃電子商務,這段經歷對後來創立阿里巴巴有什麼影響?
答:中國黃頁當時被外部控制了七成以上股份,公司營運無法照我的想法走,我只好離開,也讓我學到教訓,不應該讓其他人控制多數股份,影響經營方向。
後來我到了北京,加入政府外交系統的組織,要協助中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但我老闆想的是要服務大型國有企業、建立內部封閉的交易系統,例如EDI等,和我認為電子商務應該支援中小企業、私有經濟,而且一定要開放的想法完全不同,於是我就找了18個老員工,回到我在杭州的老公寓,做我們真正想做的事。
我記得很清楚,1999年2月26日,我們湊了50萬人民幣,創立了阿里巴巴,而且堅持要走開放的、屬於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
問:你從1999年一路帶領18個員工,八年後現在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有近8000個員工,領導這間公司成長的密訣是什麼?
答:好的領導者應該有三個關鍵:眼光、胸懷,還有實力。
領導者必須要有眼光,把未來的東西看得更多,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當我在和內部員工開會時,如果發現有一個想法是八成以上員工都同意的,那我一定不會去做。因為當內部有八成的人同意,對手一定也同意,這就不容易成功。
我認為成功就是要做到兩件事:做得更好,或做得不同。如果能夠做得既好又不同,便會更成功,領導者必須能看到這點。
其次是胸懷。領導者一定要有胸懷,我常說,男人的胸懷是被冤枉大的,領導人不要怕被冤枉。阿里巴巴的八千名員工,平均年齡27歲,應該都很聰明。但我們都知道和聰明的人共事不容易,領導者的胸懷此時便很重要。
此外,公司裡也不能盡是些聰明人。企業必須要像動物園,有各種各樣的人材,絕對不能把公司弄成養殖場,如此每個人都差不多,再優秀也不見得能成事。中國其實有個全世界最好的團隊,那就是唐僧團隊,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的優缺點、特性都非常鮮明,再搭配上使命感強、方向清楚的唐僧,最後當然能取到經。
第三點是實力。實力是打出來的。阿里巴巴不是一路上都成功,我們犯的錯誤也不少,但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就能累積實力。我們當年曾經為了設英文網站,理所當然認為應該要到美國設分公司、用美國人,因為美國人的英文好,但事實上是美國的貿易人材難找、懂貿易的人英文也不見得好,最後發現當時設分公司的決定完全錯誤,但也吸取了教訓。
問:你提到的關鍵,很多其他的企業家也具備,但似乎不見得和你一樣成功,你認為原因為何?
答:很多人都非常聰明,比我聰明,也非常努力,但為什麼我成功了?我認為是堅持。很多聰明人想得太多,要不是跑了,便是做到一半自己去創業。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公司,一定要有一個忠誠的團隊一起往前走。
公司一定要有貫徹上下的共通價值觀、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領導者還要有很強的使命感。
我們的價值觀很清楚,就是阿里巴巴是間客戶第一的公司,員工必須有誠意、有熱情,我們甚至明定了公司的價值觀,定期考察,確認員工融入了企業文化。光有業績卻無法融入企業價值觀的員工,我會請他走路,因為那就好像野狗一樣。相反地,價值滿分但業績零分的員工,不過是小白兔,我也會請他走路。
我認為,統一的價值觀、使命感,還有共同的目標,是讓阿里巴巴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我認為未來電子商務會對人類作出龐大貢獻,但我也時時抱著危機感。這就好像達康泡沫時,我總是這樣想:今天很痛苦,明天更痛苦,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的人會死在明天晚上,堅持、撐下去,隨時準備明天會有更倒楣的事會發生,那便可能看到後天的太陽了。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露天拍賣新付款機制上線 搶攻成交量

記者馬培治/台北報導  2007/11/01 20:26:03

露天拍賣今(1)日與四家銀行合作推出新付款機制,企圖在刊登物件超越雅虎後,乘勢拉升交易量,再下一城。
成立一年多,免費提供線上拍賣交易平台的露天拍賣,今宣佈與台新、兆豐、玉山與台北富邦銀行合作推出名為「付款快手」的Web ATM轉帳付款服務。買家在得標後,可直接在結標畫面上點選Web ATM功能,即時以讀卡機與晶片金融卡透過網路付款結帳,交易完成後並會自動寄發電子郵件格式的付款通知給買賣方,不必另行通知。
付款金流機制之所以被視為是拍賣交易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倘若缺乏前者,網拍買家在得標後,必須離開拍賣平台才能完全付款動作,拍賣交易流程被迫中斷。也因此拍賣業者認為,若能把線上金流機制直接納入拍賣交易流程,有助於帶動交易量的成長。
受限國內相關法規限制僅有銀行業才能經營金流,但銀行業過去又因市場規模太小而對線上金流興趣缺缺的情況下,本地主要線上拍賣業者,一直到今年才開始陸續推出專屬的金流服務。
以網拍市場龍頭雅虎奇摩來說,雖投入拍賣已六年,但卻是遲至今(2007)年五月起,才與中國信託合作推出自家專屬的「輕鬆付」C2C(消費者對消費者)金流機制。而日前剛歡度一週年,由PCHome Online與eBay合資設立的露天拍賣,早前必須由買/賣家自行約定付款方式,但在商品刊登數量破五百萬、超越老大哥雅虎奇摩後,為了拉抬成交量,便開始與銀行業者合作付款服務。
「過去四個月,露天每個月的交易量都有12%到15%的成長,加入付款機制後,成長將會更快,」露天營運長葉奇鑫說。
除了成交量成長,露天亦強調其方案較對手更方便。
不同於雅虎奇摩的輕鬆付,使用者須另申請一虛擬線上帳戶作為收款之用,露天讓賣家只需要設定任何一家銀行帳號作為收款戶,即可啟用付款快手,「系統會自動帶入賣家帳號,買家不用擔心匯錯款,更不必把錢暫放在別人戶頭,」葉奇鑫一邊解釋自家服務,同時不忘暗批對手的服務較為複雜。
不過露天口中的方便性,在雅虎眼中似乎相當小兒科。
「說穿了只是Web ATM而已,」雅虎奇摩公關經理吳苑如認為,露天只是把各家銀行早已存在的Web ATM服務,拿來當成是自己的付款機制,並沒有什麼特別,「我們的付款工具還包括實體ATM、虛擬帳戶,信用卡付款也即將上線,」她說。
露天則強調,其付款機制並非只是單純把Web ATM拿來用。葉奇鑫解釋,一般Web ATM必須由使用者到特定網頁開啟、輸入對方帳號才能使用,露天的付款快手則列入標購流程,使用者不必抄寫再輸入對方銀行帳號,且合作銀行亦有提供10元的優惠轉帳手續費,亦可替買家節省交易成本。
至於使用者可能更關心的交易安全性,也成為雙方交鋒所在。
吳苑如便懷疑,露天讓賣家直接設定帳戶,並未透過銀行驗證賣家身分證字號與收款帳戶所有人是否吻合,「如此一來,加速的付款機制很可能變成詐騙集團騙財的高速公路,」她說。
葉奇鑫則澄清,除了會進行身份比對,還會針對使用者的登入行為預先檢測,「若發現異常,我們會直接先停權,而非等到有人受害投訴後才有作為,」他說。 對於雅虎的批評,他認為是因為露天已開始對雅虎構成威脅。
「我們花一年就做到對方五年才達到的成績,如果我是雅虎,也會緊張,」葉奇鑫說。




雅虎、中信合推拍賣金流服務
記者馬培治/台北報導  2007/05/16 21:13:39

入口網站與消費金融界龍頭雅虎奇摩與中國信託銀行,今(16)日宣佈合作推出網路拍賣金流服務,欲以優惠轉帳手續費吸引用戶。
名為「Yahoo!奇摩輕鬆付」的新C2C拍賣金流服務已於上(四)月26日上線,雅虎奇摩宣稱,該金流服務之會員帳號由於與拍賣會員帳號結合,將可有效防止劫標信,且中國信託並提供每次10元的優惠轉帳手續費(一般行情為17元),雅虎預料將會吸引大量拍賣用戶採用輕鬆付服務。
網路拍賣的C2C商業模式在業者多年耕耘下已漸成熟,雅虎奇摩引用ACNielsen的統計表示,每月有六百萬人次使用該公司拍賣服務,雅虎奇摩網路產品暨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經理洪小玲亦表示,該公司目前已有超過百萬名以上的拍賣會員。
和雅虎打算收掉美加地區的拍賣不同,雅虎在台灣網拍界已是業界龍頭,但是,樹大招風的結果是,拍賣詐騙或假扮賣方要求買方付款的「劫標信」,卻影響雅虎奇摩拍賣的形象。而新推出的金流服務,也是雅虎繼年初的「結帳通」與三月推出的反網釣「安全圖章」服務之後,另一個對抗劫標或詐騙的方式。
由於新金流服務採用與拍賣相同的會員帳號體系,且使用者可直接在網頁上透過網路ATM進行支付,不必再如同過去需透過得標通知信中的匯款資訊,少了一層可能被劫標的機會,雅虎亞洲區資深副總裁鄒開蓮表示,新服務由得標到付款的連貫流程,將可有效避免過去遭詬病的劫標信問題。
Yahoo!奇摩輕鬆付共提供了三種付款方式,分別為虛擬帳戶餘額支付、網路ATM與實體ATM三種。輕鬆付會員若選擇前兩者,可在網站上直接支付,確保款項的確是撥給賣家,而非劫標者。
至於實體ATM支付,雅虎則會提供得標者一組專屬該案件的12位數編號,買家可持該編號至中國信託銀行的實體ATM轉帳付款,中國信託並特別為雅虎奇摩拍賣開發了專屬的付款介面,付款者僅需輸入專屬編號,即可將款項直接轉入賣家的線上虛擬帳戶,並會在轉帳完成後即時送出付款通知,買家不必再重發通知。
洪小玲表示,該金流服務已自4月26日起開放,目前已有1萬5千名使用者註冊加入,為了推廣該服務,凡採該服務收付款之會員,其詐騙補償金將由一般會員的一萬元,提高至三萬元,提升保障額度。
暫無信用卡付款功能
雖然大張旗鼓與中國信託合作推出金流服務,但雅虎奇摩拍賣並非首次提供拍賣會員金流服務,事實上,雅虎才剛在四月中結束與藍新科技「ezPay個人帳房」三年的合作,且ezPay帳房還提供比雅虎新金流更多的服務項目:例如信用卡支付與履約保證。
對此,洪小玲解釋,發展自有金流體系的目的在於整合拍賣與金流帳戶,她說,過去雖和藍新合作,但仍是兩方各有不同帳號,「容易讓買賣家混淆,也容易有劫標信的問題,」她說。
而藍新則透過行銷公關經理張瑛瑛表示,儘管與雅虎奇摩拍賣的合作已中止,但雅虎奇摩的拍賣會員仍可繼續透過ezPay進行支付,她表示,該公司的金流平台發展方向將轉而開拓中小企業與部落格等新領域,不再僅限於網路拍賣,因此和雅虎中止合作影響有限。
對於輕鬆付的未來發展,洪小玲說,未來將會增加信用卡付款服務,且不排除將此金流服務與雅虎針對會員收費的機制整合,例如目前3%的拍賣商品上架費,未來即可能直接透過此金流服務,直接在買家付款時收取,但她不願透露新功能推出預計時程,僅表示仍在規劃中。
此外,由於該金流服務目前僅限透過中國信託的Web或實體ATM轉帳,恐引發用戶不便,洪小玲解釋,中國信託已有3930台ATM,再加上Web ATM,方便性不是問題。
為了吸引使用者採用輕鬆付服務,中國信託提供了10元的優惠跨行轉帳手續費,不過,該公司個人金融執行長尚瑞強表示,將在此服務上線三到五個月後視交易量重新評估,「保留調高或調低的可能性,」他說。
而國內另一知名網拍業者露天拍賣,目前尚未有專屬金流服務,但該公司透過公關主任周盈伶表示,露天拍賣目前的重點仍在優化使用者介面與加強拍賣商品的搜尋品質,至於金流服務,雖有在規劃,但仍會觀察使用者需求後再行推出。



Yahoo!奇摩將跨足金流服務,推出「Yahoo!奇摩輕鬆付」網拍買賣家支付工具,搶先卡位國內網路金流平台,全力圍堵Google CheckOut搶市。根據Yahoo!奇摩輕鬆付的系統設計,使用者可以在Yahoo!奇摩中申請功能類似電子錢包的虛擬帳戶,買賣雙方透過虛擬帳戶互轉,免手續費,但從帳戶存入或提出款項,則要付10到15元不等的手續費。Yahoo!奇摩電子商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洪小玲表示,拍賣平台與金流平台整合之後,將可大幅減少劫標詐騙的發生。Yahoo!奇摩日前與金流合作夥伴ezPay結束合作關係,改以與中國信託合作的金流平台取代。預計在5月初推出的Yahoo!奇摩輕鬆付,被Yahoo!內部視為解決劫標詐騙的必殺技。洪小玲說,拍賣商品結標後,系統會引導買家至「輕鬆付」付款,買家可以網路ATM轉帳,或以預先設定的虛擬帳戶付款,完全不用顯示賣家銀行帳號,也避免掉劫標問題。所謂劫標,就是指詐騙者在商品結標後,真正的賣家發出匯款信之前,就搶先發出假冒的匯款通知,要買家把錢匯到詐騙者的帳戶,並以儘快匯款可以有折扣為誘餌,買家不疑有他,就會落入劫標詐騙圈套。此外,還有偽稱匯錯帳戶要求返還的「三方洗錢」詐騙手法,都是利用已知的銀行帳號來詐騙,因此,利用「輕鬆付」平台收付,理論上應可杜絕劫標問題。洪小玲說,「輕鬆付」並不會對賣家收取服務費用,虛擬帳戶的轉出與轉入手續費,是支付銀行轉帳成本,「輕鬆付」是以解決劫標詐騙問題為目的,不是加值服務,因此不會對賣家收取使用費。目前,「輕鬆付」是以網路ATM轉帳為主要支付管道,未來還將協助賣家收信用卡。網路金流的商業潛力不可小覷,北美最受歡迎的網拍公司eBAY,就是與子公司Paypal金流服務搭配,Paypal今年第一季營收4.39億美元,佔eBAY總營收的4分之1,經手的貨款高達11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3成,顯示網路金流在電子商務高度成長的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潛力。Goolge推CheckOut看好網路金流的潛力,Goolge也推出CheckOut支付工具,CheckOut讓小賣家也能收信用卡付款,同時保護買家的信用卡資訊不外流,Google則向賣家收取處理費與手續費,該服務日前開放可接受台灣金融機構發行的信用卡付款,跨足台灣網路金流市場。--------------------------------------------------------------------------------自建金流機制 責任更重記者王珮華/特稿收了3%手續費,卻無法降低網拍詐騙,一直是Yahoo!奇摩拍賣的痛腳,自建金流機制幾乎成了唯一解決之道。對買賣家而言,提供了較為安全的交易平台,對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而言,更可搶先卡位國內金流市場,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網拍詐騙在國內網路詐騙案中名列前茅,買家付款遭劫標,貨款落入詐騙集團手中,由於買家並不透過Yahoo!平台付款,被騙只能自認倒楣。此外,買家付了錢卻收不到貨,因為錢直接匯給了賣家,賣家不退錢,買家除了給負評外,也沒有更有效的制裁手段。不過,在金流平台建立之後,追回詐騙帳款,凍結可疑帳戶變得可能。除可有效防止劫標詐騙外,網路金流機制把拍賣與付款整合在一起,商品結標金額直接帶入付款頁面,除非選擇刻意不使用「輕鬆付」作為付款機制,否則偽一元結標商品將無所遁形,也利於Yahoo!收取交易手續費;未來,輕鬆付機制還有機會推向Yahoo!其他的電子商務服務,一旦Google CheckOut推向台灣市場,Yahoo!也不至於缺乏產品可因應。網路金流縱有千般好,但得挑戰台灣網友的使用習慣。台灣ATM轉帳盛行,三、五步就有ATM,網友是否願意將錢儲值在Yahoo!帳戶,考驗著網友對Yahoo!的信任;而Yahoo!雖是與金融機構聯名提供服務,一旦帳戶被駭,發生財務損失,Yahoo!是否能夠負起責任,而不是將問題丟給金融機構,這對Yahoo!而言,責任是更重而不是減輕。更進一步來看,許多為了規避3%手續費的賣家,自然不肯透過「輕鬆付」收款,這對Yahoo!金流機制的推廣,是不小的障礙。

BOO案

BOO案 (自建、自有、自營Build -Own-Operate )
醫 學 動 態
行政院衛生署完成「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案」,預定於2008年我國將有一座流感疫苗生產工廠
全球流感大流行因應準備的重點,在近日已由藥物準備逐漸轉為疫苗儲備,我國已完成「徵求民間自行規劃申請疾病管制局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案」規劃,預計2008年底完成1600萬劑產能之疫苗廠,將為第一座於國內生產且具有產製國內本土病毒株疫苗能力之流感疫苗廠。 本局「徵求民間自行規劃申請疾病管制局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案」之政策公告,已於94年11月18日經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審議原則通過,並訂於94年11月28日召開本案廠商說明會。未來該廠須達到一年至少1600萬劑之一般三價流感疫苗生產量之規模,且於新型流感大流行發生時,可於3個月內有償提供至少涵蓋台灣四分之一人口以上之疫苗。政府承諾在流感疫苗取得上市許可並開始生產後,一年保證採購至少250萬劑之流感疫苗,共計採購十年。本案預計於明(95)年初完成招商簽約,96年底前完成建廠,97年底前營運生產。 全世界疫苗工廠產能不足問題,在遇到全球流感大流行威脅時,更突顯此一嚴重性,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強疫苗生產量能得提升,包括美國布希總統宣布投資40億元於疫苗研製;鄰近之韓國也在11月初的世界衛生組織禽流感防治會議中,亦宣佈將在2008年完成一座1500萬劑產能的疫苗廠;新加坡也正在考慮自行生產疫苗。故為避免傳染病疫情流行時,因國內未有自製生產疫苗工廠,而各國為求自保,限制疫苗輸出,屆時我們將面臨有錢也買不到疫苗之窘境,基於保障國家安全及民眾健康,且不願成為世界其他國家負擔,我國應有疫苗製造工廠,具備疫苗自製能力。 為紓解政府財政壓力,且疫苗製造之專業技術原即存在於民間,故為促進民間經營資源與經驗之運用,並考量疫苗產業長期發展,本局流感疫苗自製計畫規劃特採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以BOO方式辦理,藏富於民善用民間資源更能讓計畫持久且長遠。



依據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第八條
1.BOT(Build-Operate-Transfer) : 興建-營運-移轉由民間機構投資興建並為營運, 營運期屆滿後, 移轉該建設之所有權予政府
2.BOO(Build-operate-Own) : 興建-營運-擁有為配合國家政策, 由民間機構投資興建, 擁有所有權, 並自為營運或委託第三人營運粗略來說BOT及BOO為介於公營及民營間的開發方式
1.其較公營之經營效率為高如有效掌握工期, 降低建設成本, 提高營運服務品質等等
2.在與純民營之比較上BOT及BOO較能獲得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資源及公權力的協助BOT及BOO之特點 :
1.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2.提高公共建設興建與營運效率
3.促進經濟成長 (BOT皆屬重大投資案)
4.高複雜性多邊協商
5.高度財務槓桿(舉債程度高, 自有資金比例低)
6.高度風險性(資金龐大,又無標準制度可以依循)案例高鐵即BOT長生電力海湖電廠即採BOO模式

歐盟:土耳其要入盟須更努力推動政治改革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六日專電)歐洲聯盟執委會今天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土耳其若想加入歐盟,必須在推動它的政治改革上更加努力。
執委會今天發佈二零零七年入盟候選國家進展報告,就西巴爾幹半島國家及土耳其等入盟候選或已與歐盟展開入盟談判國家進行的改革,提出評估與建議。
歐盟執委會自二零零五年十月開始與土耳其進行入盟談判,至今已就總計三十三項談判中的三項章節內容展開會談,並希望其它項目在符合談判條件後,儘速展開談判。
不過,執委會在報告中指出,今年土耳其雖在完全尊重民主及法治下,解決政治危機並舉行國會大選,但在政治改革上的進步卻有限,因此,現在必須更新它政治改革的動力,尤其是在言論及宗教等基本自由、符合國際義務及進一步打擊貪污上,應更加努力。
土耳其新政府已將入盟進程及它的憲政改革列為執政優先事項,並已承諾將致力改善民主及人民的基本自由。961106

「菲」常悲歌 菲國窮人賣腎過日子

提到菲律賓的貧窮,很多人都會想到「菲傭」, 不過當地還有一個更令人心酸的現象, 那就是「賣腎」,一些窮人在非法仲介的牽線下,用賣腎來換取一筆現金,由於歪風難以遏止,菲國甚至有人公開鼓吹,要讓賣腎「合法化」,但是許多賣掉腎的年輕人, 卻背負了一輩子的悔恨。
在菲律賓一處貧民窟裡,不少年輕男性的腰際都有一道賣腎過後留下的疤痕,這種情況在菲律賓竟然像是傳染病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選擇賣掉自己的「腎」。
賣腎民眾瑞奇說:「我這麼做是因為我家裡需要錢,我目前又沒工作,所以才需要賣腎。」瑞奇賣腎後,可以拿到約2000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萬5000元,是他年收入的8倍。
在菲律賓賣腎是非法的,捐腎則是合法的,因此現在菲律賓衍生出許多非法的仲介人,他們一個腎可以賣到10000美元,但弱勢的賣腎者只能拿到5分之1,有人在19歲時賣腎來為母親醫病,結果賺來的錢在3個月後就花完,而根據了解,買腎移植的人裡有華人,也有其它國家的人。
也由於菲律賓的黑市交易實在太猖獗,政府甚至考慮修法來讓腎臟的買賣合法化,還有人成立縮寫為H.O.P.E的「人類器官保育努力協會」進行鼓吹。鼓吹器官買賣合法化者表示,若賣腎合法化,他們將可以給捐贈者更好與更多的保護,因為這在過去是一大問題。
雖然如此,對於賣過腎的年輕人而言,失去健康的悔恨卻是一輩子的。瑞奇就說:「我都告訴人們,賣腎的行為是違背上帝的罪惡。」;另一位賣過腎的李奧也說:「上帝賜給你的東西,你卻賣掉,這也是為何我們失去了一切。」
看來對菲律賓政府而言,最重要的課題應該是從根本解決貧窮問題,而不是賣腎的合法化與否。

查娃娃股東 揪出富爸爸

不滿十歲,卻手握上百萬公司股票的「娃娃股東」,最近成為大陸財經界熱門話題。大陸財經專家認為,「娃娃股東」隱藏著「富爸爸」在背後操控的問題,涉及大陸證券市場公正性和訊息披露規範問題,應讓「富爸爸」們現形。
「法制日報」報導,今年十月,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對滬上首起「娃娃股東」持股糾紛作出一審判決,兩名只有五歲和六歲的孩子各受讓溫州一家房地產公司出讓的百分之七股權,成為上海某投資公司的股東。
另外,新近上市的北京銀行招股書中公佈的「非員工自然人股東名冊」顯示,在排名前一千位的自然人股東中,有十位屬於「90後」(1990年以後出生)的股東,十三位在1985年年至1989年出生的股東,二十二位1980年至1984年出生的股東,其持股數量都在十萬股以上。
其中,1984年十一月出生的吳振鵬,以有五百萬股的數量,排在自然人股東首位;1997年一月出生的鄭宇軒排名第十三位,持有一百三十萬股,兩人均超過北京銀行董事長閻冰竹所擁有的四十五萬股。
未成人、卻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娃娃股東」的現象,引起大陸財經界的關注,上海電視台財經評論員馬紅漫認為,「娃娃股東」的出現挑戰著中國大陸的證券市場管理體制。
北京銀行擁有的大批「娃娃股東」可能涉及內幕或公平性等問題,上市公司有義務對外翔實披露和交代。
大陸財經專家認為,在這些未成年人名義投資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大人」為其掌舵,應要「揪出」「娃娃股東」身後的「富爸爸」。

拚經濟開錯藥 謝馬倒果為因

記者鄒景雯/特稿
這場總統大選的目的真的是愈來愈模糊了!如果經濟政策是人民最切身相關的牛肉,則癡癡等候出菜出到現在,相信不少胃酸猛竄的人恐怕要說,乾脆翻桌比較實際一點!
民主進步黨與中國國民黨兩位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馬英九,開始陸續推出了他們所謂「拚經濟」的財經政策,兩相比較之後,居然令人分辨不出這兩人政策有何不同?如果說這是謝馬的共識,則他們一致將振興台灣的方略,主要全寄託於兩岸問題上,好像二○○八誰當選都一樣,對中國開放已經成為國家的唯一戰略目標了?!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鎖國,但開放後的損益是與自身經濟體質連動的,馬蕭陣營推銷的直航與兩岸共同市場等主張,稍早受到諸多詬病,很重要的關鍵是,它缺乏對台灣如何增加投資提出解答,並依據現象做倒果為因的論述。
譬如,馬英九到高雄痛斥高雄港貨櫃運量從全球第六掉到第八,係因遲遲不開放直航造成,就是個睜眼說瞎話的例證,高雄港之所以貨櫃量遞減,主要原因出在西部平原的傳統產業大量移往對岸的珠江三角洲,連生產基地都已外移,又何來產品需要運輸?因此讓高雄港受害的原因是開放而非不開放。
馬倡議四十%赴中國投資上限鬆綁,謝長廷昨也以個案審查說「跟進」,兩人共同的盲點即假設此舉可引廠商資金回流,這樣天真的想像沒有面對台灣當前的經濟問題,根本不是缺資金,而是錢回來後要投資什麼?若錢回來後沒有賺錢機會,錢為何要回來?因此根本問題在台灣本土投資環境的改善。
要擴增對台灣的投資,前提必然要有前瞻的國家發展計畫,就未來十五年應重點推動的科技與產業提出方向,並以優惠帶動民間投資意願,自然可以發揮良性的活絡效應。
兩位準總統,治療病徵不對症下藥,先較量誰能提出提振投資台灣的辦法,卻競相要以擴大開放台灣資金去中國投資來因應,這不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稱「請鬼拿藥單」,實非虛言。
至於兩人都媚俗於開放中國觀光客的擬議,且不談對岸長期以來的刻意拖延談判,選民要問的是,台灣的觀光品質與配套已臻國際一流水準了嗎?假使答案是肯定的,台灣是向全世界開放不獨中國,如果還有努力的空間,參選人為什麼不正本清源先提對策?
謝馬要搶中間選票,然錯把「中間」誤植為「中國」,這是什麼國家?是什麼總統?又要大家去投什麼票?

17歲少女 拒1億6千萬收購案

就像電視真人秀或迪士尼電影,密西根州17歲網路女企業家艾詩麗‧奎爾斯的契機到了,她創立的Whatev-erlife.com網站價值從八美元(台幣259元)成長到一百萬美元(台幣3242萬元)。
該網站和奎爾斯都聲名大噪,根據網路評等公司Quantcast的調查,Whateverlife.com網站流量在2030萬個網站中排名第825,最近排名又不斷往前竄升。每月700萬人次的流量,甚至比大英百科全書這類網站還高。
該網站一開始只是奎爾斯個人圖集,與朋友分享她的MySpace網頁設計。名滿全國之際,她計畫擴大經營,為瀏覽該網站的上百萬青少女建立社交網絡。這些青少女都是為取得裝飾MySpace網頁的免費設計瀏覽該網站。她也希望以後不必透過廣告經紀公司,可以直接賣廣告給廣告主。
奎爾斯在2004年12月向母親借八美元購得網域名稱,第一筆廣告費就高達2790美元,比媽媽的月薪還高。去年她靠廣告賺進一百萬美元,今年也朝著這個金額邁進。奎爾斯已經表示拒絕外界資金,也拒絕了一項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億6千萬元)的收購案。
她說:「我很固執也很獨立,我喜歡它是我的公司,也想要每件事我說了算的感覺。」別誤以為她是個聰明但被寵壞的青少女,她擁有其他青少女所沒有的生活與商業天份。
當其他青少年沉迷於運動和電視時,她自學HTML程式語言以建構網站。她最近回絕一個參與真人秀的機會,因為她怕失去隱私。談到如何平衡工作與私人時間的難題時,她聽起來像個30歲的成人。
她雇用的38歲商業顧問利皮特說:「艾詩麗是個天生的企業家,凡事一教就會。」
好友布瑞亞‧紐比指出,她「很有創意」,八年級時就被選為最可能成功的人。
儘管學業成績達3.9,奎爾斯還是在高中二年級時休學,全心經營網站,現在她努力唸書以取得準學士學位和高中同等學歷,並希望到她的「夢想城市」紐約學設計。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施領袖代表:回到台灣才是ADOC 2.0及GREEN APEC付諸實施的開始

台灣APEC領袖代表施振榮本(9)日在離澳記者會中表示,他在APEC會議中,不但多方爭取友好的關係,並將陳總統交付的信息忠實地傳達給與會各國的領袖,不負此行的使命。
施領袖代表表示,他在APEC領袖閉門會議中,充分表達我國今年APEC數位機會中心第二階段(ADOC 2.0)及綠色APEC契機(GREEN APEC)兩項倡議,同時他也邀請美、日、韓積極參與ADOC 2.0,他向美國總統布希表示,這項計畫已獲得美國大企業如Microsoft及Intel的響應,希望其他大企業一起共襄盛舉。
施領袖代表進一步表示,我國倡議的GREEN APEC及ADOC 2.0是用積極的角度將社會問題看成機會,用經濟的層面解決問題,希望帶給開發中國家一個長期發展的模式。施領袖代表認為,台灣如果能幫助此一區域的整體發展,對台灣和區域內的各國,都有實質上的好處,這也是台灣回饋國際社會的機會。
施領袖代表表示,當他與墨西哥方面進行會談時,曾提及在該國的自由貿易區設立台灣專區,並改善赴墨的簽證問題;施領袖代表指出,由於台灣的經濟主力是中小企業,上下游產業一起合作的經濟結構,對外投資必須有政府的協助,才能克服語言、文化等問題,因此他希望雙方政府,一起合作共同解決。
在回答記者詢問他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互動情形時,施領袖代表表示,他曾多次向胡錦濤致意,轉達陳總統的善意,並就台商投資保障協定、觀光客交流等議題交換意見,希望大家找機會坐下來談,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法,建立兩岸互惠關係的基礎。
最後,施領袖代表表示,對本次出席會議的收獲感到滿意,他會將相關成果帶回台灣,呈現在國人面前。他並強調,回到台灣才是ADOC 2.0及GREEN APEC付諸實施的開始,希望大家一齊努力。
張貼日期: 2007/9/9

以web 2.0精神經營華語文市場

文/蔡義昌(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創意開發中心主任)
近年全球掀起一片「中文熱」,根據大陸方面估計目前全球有三千萬人學習華語文,到了2010年更將有近一億人學習華語文。全球學習華語文的熱潮帶動了教材、師資的強烈需求,繼而帶來華語文學習市場的願景。目前在日本500餘所大學中,幾乎已全面開設華語文課程,僅在東京澀谷一帶,至少就有40所語言學校教授華語;泰國教育部也將中文列為第一外語,計畫在2008年將華語文課程納入中、小學;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age Board)也於2006年設立大學華語及文化學分預修課程 (Advanced Plac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簡稱AP),而且2400所高中表示有意願開設AP中文課程,今年5月第一次舉辦的美國AP中文考試,則將採行正、簡體字並用。
華語文市場目前主要由台灣與大陸兩個地區的廠商或機構主導,但是在歷史背景的因素下,正簡字體的選擇變成兩岸政治認同的選項,然而若以西方人的角度來看華語文學習,正簡字體並非他們關心的主要議題。
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白樂桑在2006年指出,法國近幾年內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快速增加,雖然中國研製很多教材,但都堅持「自己那套」,「肯定不合胃口」。中國研製的大量正規教材,白樂桑說:「都沒進來法國」。美國AP中文考試則是不指定課本,包括法語、歷史、化學各類課程都一樣,只告知方向,也接受各方提供參考書籍與輔助教材,經專家審閱後,就會登錄在AP相關網頁上。
由法國、美國的發展趨勢顯示,雖然大陸以強大的影響力介入全球華語文的學習市場,但是在各國國家的華語文學習政策上,各國仍以本國觀點,超越簡、正體之框架,建構其本國的華語觀。這也是台灣進軍國際華語文學習市場必須把握的重點。
面對大陸的強勢壓力,不管中國的孔子學院如何積極進軍國際,台灣華語文產業如能善用web 2.0互動、開放、分享的觀念,經營全球華語文的學習社群,配合以下三個發展策略,仍有機會以螞蟻雄兵的方式,以學習社群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第一個策略是支援各國發展各國的華語文觀點,也就是協助當地政府發展適合當地的華語文教材、協助建立師資檢定制度、建立華語文學習中心、以及現有三千海外僑校通路轉型,同時鼓勵台灣業者與海外機構合作建立成功典範。
第二個策略就是促成國際華語文加值鏈成形,讓全球投入華語文學習之通路都能獲利,包含學習收入、內容教材收入以及文化觀光旅遊之收入等。由台灣來服務全球華語文學習社群,透過華語文事業平台,外銷台灣的華語文教學服務,使世界每個角落都可用到台灣的服務(Service via Taiwan)。服務機制包含同步與非同步學習機制以及數位學習服務。
第三個策略則是建構以Web 2.0為基礎的華語文事業平台,讓大家都在這個平台上作最擅長的事情,也就是讓好的教材、好的師資、好的學習機構都能被公開的評比以及使用。這部分急需由政府主導,透過國際化教材資源庫的建構,整合國內華語文相關教育、娛樂、文化與藝術等高創意且無可取代的獨特學習資源,以吸引各國學習者或教學者來使用。
目前已有台灣廠商IQ Chinese,2006年在北美推廣以電腦打字來學習中文,並且透過社群經營以及協助創業等方式加速推動,同時,台灣的業者也組成華語文推動產業聯盟,投入這個發燒中的市場。要掌握華語文熱潮的商機不在於兩岸政府或簡體字與正體字之爭,而在於商業模式的競爭。
如果台灣業者能夠發揮web 2.0的精神,讓學習者有效率的學習他們想要學習的華語文,讓要做華語文生意的業者都能獲利,讓好的老師、好的教材、好的學習方法跟工具都能被快速接納,那麼在海外成功地建立一個品牌,進而掌握市場,就是指日可待的新年新希望。

十種運用Web 2.0改變世界的方法

原作: Marnie Webb 譯者: 張藍云資料來源: 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當非營利組織的員工開始考慮使用網路工具時,他們往往單純只靠自己做,像是自己寫部落格、在網站中放置圖片或是從無到有地創造一些內容,或是運用維基的概念,讓義工們開始編輯延伸材料。事實上,你還可以採用許多替代方式來提升先前成果或運用社會工具來達成你的使命。請容我一一說明。
找到人組織外部可能有很多人對你正在做的事感興趣,找到他們! Technorati提供部落格搜尋器,你無須過度擔心它如何運作,只需輸入與你工作相關的關鍵字,看看是否有人將他們部落格主題設定與你組織目標相關。以我來說,這是一個很有效的雇用工具。當我想要找人來填補新的職缺時,我用Technorati來找那些已經在相關領域中工作及有相同想法的人。然後我試著雇用他們。在兩個例子中,我真的找到相當不錯的人材,已經在從事他們所愛的事物上,而我有機會可以付薪水讓他們繼續做。
倘若對Technorati搜尋器的運作感興趣,你可以前往Technorati網站進行搜尋。
找出主張
人們上網分享他們的想法,傾聽那些意見。你可以運用Technorati的主要搜尋介面,找尋別人在那些與你組織相關的事務上所提供的看法。這和找人不同。有些情況是,部落客發表一些與你組織有關,但並非他們常會寫的主題,而有些是他們離題卻與你有關的文章。找到這些,這些可以提供你行銷方式及延伸上的建議。
舉個例子,你可能正用組織的資源寫一些拓展的信件給潛在的捐贈人。讀讀別人所寫與你主題相關的文章,用這些資訊去拓展範圍。你做的事一樣,同樣的員工,同樣的工作,但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增加新的資料範圍。
在網路上多多留言評論
你不見得需要自己寫部落格。當你找到人群與議題時,就多多參與,在文章中留言,讓那些作者知道有你這個讀者,成為體貼與真實的參與者。如果你只是想要說”做的好”,不妨私下寫封email,你的留言才不會讓人誤認是垃圾留言。
確定API開放
不用擔心這是什麼,但如果你打算要買一個資料庫或內容管理系統,確認API開放。這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有選擇,這應該成為一個考慮因素。想要在網路上使用一些免費的工具嗎?看看他們是否有開放API吧!
分享組織的面貌
拍照是個很好的想法。將照片分享在你們網站上,或更理想地,放在可以與他者連結的地方。使用Flickr。雖然這不是唯一的的方法,但Flickr讓你可以認識一些有愛心且堅定的人。舉例來說,看看以下的照片,再告訴我你不想參加行進募款的活動。
讓你的連結變友善
當想要上網和他人分享資訊時,無法立即找到合適網站發表是件很不方便的事。不要成為難找的網站。運用錨點做連結。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找人來幫你吧!
使用RSS
你無法只靠捲動網頁、使用”我的最愛”或是書籤來追蹤這些網站,有很多不錯關於RSS的資源,找到並使用它們。
看看第三者工具
有很多東西都是建立在其他工具之上。他們不獨自存在而是和特殊的軟體服務共同作用。當你開始使用某項服務時,找看看有哪些其他的軟體可以使它更有用。這是API有用的地方,如果你照著以上的步驟在做,你就會知道哪些是你最感興趣的,哪些對你的組織最有用。確認開放API。所以現在,去Google將這項工具及第三者鍵入。前三項結果之一就會提供你一些有用的添加工具名單。參考看他們是否對你有用。
分享你的經驗
現在你用著較有意義且深思熟慮的方式在使用網路。你給別人回應、留言評論、分享組織的面貌。你使用RSS來追蹤。和別人分享你的經驗吧!如果你找到有趣的東西想要多加瞭解時,或是想和你的朋友與支持者分享。運用美味書籤(del.icio.us)這種在社會環境中儲存URL的方式是個不錯的選擇。或是運用一些相關的指南完成簡單的設計來達到分享的目的。
參與發展者的社群
到現在,你應該對你想要卻不存在的東西有一些想法。參與那些對發展東西有興趣的人際網絡,請求他們的幫助。
翻譯: 張藍云原文: 10 Ways to Use Web 2.0 to Change the World. By: Marnie Webb, 08/09/06,ON Philanthropyhttp://www.onphilanthropy.com/site/News2?page=NewsArticle&id=6671&security=1&news_iv_ctrl=1048